nbsp;nbsp;nbsp;nbsp;“百无聊赖啊,公子。”裴伷先摇了摇头:“自太子犯错被陛下申饬以来,朝中韦后和安乐公主的人大肆弹劾他,要逼陛下废了他。尤其是安乐公主,整日在陛下面前闹着要立皇太女,陛下竟真的拿此事询问宰相我想,太子是迁怒你我,才闭门不见的。”
nbsp;nbsp;nbsp;nbsp;洛北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太子迁怒我们?为什么?”他顿一顿,干脆坐到了裴伷先的矮榻边:“伷先,太子到底犯了什么错?”
nbsp;nbsp;nbsp;nbsp;“话还要从头说起,”裴伷先便在他面前的椅子上坐了下来:
nbsp;nbsp;nbsp;nbsp;“此次政变五王的桓彦范、敬晖两位相公还朝,圣上重新任命他们入朝为官。其中桓相公久在大理寺,为人清正,又是狄公门生,太子深慕其风采,又知道桓公精于书法,便把自己搜罗的一些字帖给了桓公。”
nbsp;nbsp;nbsp;nbsp;洛北忍不住瞪大了双眼:“此事当真?”
nbsp;nbsp;nbsp;nbsp;“莫说公子惊讶,便是我听闻此事,也惊讶得不得了。”裴伷先道:“可太子却说,当时我劝他忍气吞声,安心召集博学文士编书,不就是要靠文墨之事来积攒势力么?他以书画结交桓彦范,有何不可?”
nbsp;nbsp;nbsp;nbsp;“桓彦范以臣子之身参与政变,本就是树大招风,他后来又不知收敛,以政变之功为自己远在外地的小舅子请功,这才为圣上猜忌。”洛北叹了口气:“太子地位敏感,竟还主动与桓公结交,真是”
nbsp;nbsp;nbsp;nbsp;“好在桓彦范是个明事理的,他将字帖原物退还,并写信称深慕太子风度,礼贤下士,只是他刚刚洗罪,不敢与太子结交。可朝中那些投靠了韦后的人精还是嗅到了气味,上书弹劾太子与桓彦范过从甚密。”
nbsp;nbsp;nbsp;nbsp;洛北这才明白李显的那些长吁短叹到底从什么地方来。
nbsp;nbsp;nbsp;nbsp;桓彦范是神龙政变的功臣,无论太子出于什么目的拉拢这样的人,在皇帝的眼里都会被视作背叛——就算他知道自己这个儿子的个性,也会被韦后和安乐公主手下那些人左一封、右一封的奏折劝得改变主意。
nbsp;nbsp;nbsp;nbsp;“太子迁怒你我,倒也是人之常情。”洛北顿感疲惫,只是轻轻地叹了口气,“昨夜皇帝召见我,几度试探,都围绕着父子亲情来进行,最后竟让我来传达让太子禁足的口谕。”
nbsp;nbsp;nbsp;nbsp;裴伷先了然地笑了笑:“公子如今战功赫赫,又是领兵大将,陛下当然不希望看到你和太子关系太好。”
nbsp;nbsp;nbsp;nbsp;洛北望着他的眼睛:“那你呢?伷先,你打算怎么办?”
nbsp;nbsp;nbsp;nbsp;太子詹事是太子最亲近的属官,如今裴伷先却和太子关系闹得这么僵,再在东宫待下去恐怕不是长久之计。
nbsp;nbsp;nbsp;nbsp;裴伷先轻轻地叹了口气:“实话说,公子,我早就想辞官了。我厌倦了长安,想回到西域去做我的大商人。可若我主动辞官,天下人会怎么看我?难道不会觉得我是见太子危难,便弃之不顾的小人吗?”
nbsp;nbsp;nbsp;nbsp;洛北知道裴伷先自官拜太子詹事以来,身上便背了宰相裴炎的家族责任。
nbsp;nbsp;nbsp;nbsp;或许裴伷先可以任性妄为,但裴炎的侄子绝不可能。
nbsp;nbsp;nbsp;nbsp;洛北低下眼眸,略沉吟了片刻:“伷先,若是太子主动要赶你走呢?”
nbsp;nbsp;nbsp;nbsp;“那也得太子起复之后再说。”裴伷先摇了摇头:“我不能在危难之时弃太子而去。”
nbsp;nbsp;nbsp;nbsp;洛北颔首:“我知道了。”
nbsp;nbsp;nbsp;nbsp;裴伷先心意已定,洛北也不再说起太子的事情,反倒请裴伷先在此稍候片刻,等他传完了皇帝的口谕,就和他一道外出去走走,看看长安风物。
nbsp;nbsp;nbsp;nbsp;长安秋景怡人,处处浓墨重彩,两人穿过城门,一路南行,打马走过曲江池畔,来到了离终南山不远的地方。洛北似乎兴致颇好,和裴伷先穿过一片黑漆漆的树林,走上一条荒草丛生的羊肠小道。
nbsp;nbsp;nbsp;nbsp;“天色有点晚了。”裴伷先看了看四周景色,只觉得这地方有些熟悉,但又想不出来什么时候来过,“公子这是要往山中住宿?”
nbsp;nbsp;nbsp;nbsp;“哦,山中也是有人家的嘛。”洛北应道,他见眼前树枝密集,只得抽出唐刀砍断了几根枝条,才把一座别庄显露出来。
nbsp;nbsp;nbsp;nbsp;裴伷先看那别庄门楼高大,朱门厚重,才像想起什么似的:“这个地方我是来过的,只是当时是坐车这是褚郡君的终南别院,是不是?”
nbsp;nbsp;nbsp;nbsp;“是。此地曾是褚公的山居之所,后来才被则天太后赐给了褚郡君。后来我蒙褚郡君收留,就是住在这里。”洛北弯腰将断裂的枝条扔到一边,却察觉到身后裴伷先神色促狭,就转过头去问他:“伷先,你笑什么?”
nbsp;nbsp;nbsp;nbsp;“我笑公子坐拥数万雄师,威震西域,拜访褚郡君却还要拉着我一道才行。”裴伷先笑道:“这样的事情,我怎么好在场嘛。”
nbsp;nbsp;nbsp;nbsp;洛北轻轻一笑,摇了摇头:“伷先,你误会了。”他不好和裴伷先解释,只得先走出树丛。
nbsp;nbsp;nbsp;nbsp;一夏天的雨水过后,别院前的石子路都生了青苔。
nbsp;nbsp;nbsp;nbsp;洛北走到门前,却见大门紧锁,连石阶上都有枯黄的矮草露头:“这屋子,好像是很久没人住过了。”
nbsp;nbsp;nbsp;nbsp;“褚郡君是朝廷女官,按规制是要住在宫中的,便是外出居住,她也可以去住上官昭容的府邸和太平公主的府邸么,何必舍近求远,到这个地方来。”裴伷先哈哈大笑起来,“公子聪明一世,怎么在这种事情上犯了糊涂。”
nbsp;nbsp;nbsp;nbsp;洛北略微迟疑了片刻:“话是这样说,可我回长安以来,也没有听过褚郡君的消息。”
nbsp;nbsp;nbsp;nbsp;“公子离开长安太久,不知道长安城的变化。褚郡君如今可是闻名长安的才女。”裴伷先道:“公子若真的想知道她的消息,倒不如问问王翰——他是上官昭容的远亲,又是出了名的才子。长安城的文会,他多半是要参与的。”
nbsp;nbsp;nbsp;nbsp;第137章nbsp;nbsp;“长安已传出了洛公子安西军神的名号,今日听你这句话,才知道‘军神’二字,到底从何而来。”
nbsp;nbsp;nbsp;nbsp;数日之后,突厥大汗默啜也派出使节到达长安请和,他随信送来骏马五百匹,金银数千,又在信中在朝堂上盛赞大唐军威雄壮,使他心悦诚服。
nbsp;nbsp;nbsp;nbsp;默啜请和,便代表着自此之后,大唐四海再度升平,皇帝李显龙心大悦,大肆封赏了西域之战中的一干将领:
nbsp;nbsp;nbsp;nbsp;安西大都护郭元振因功入朝,拜为同中书门下三品,接替宗楚客出任兵部尚书,并以功封代国公。
nbsp;nbsp;nbsp;nbsp;原北庭都护、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献接替郭元振,担任安西大都护镇守西域。朝廷念其忠贞有功,又加封其金山郡王,实封三百户,赏赐凉州附近的突厥降户千余帐。
nbsp;nbsp;nbsp;nbsp;此战中功勋最著的安西副都护洛北则被晋升为右羽林军大将军,功封昆陵郡公,宿卫北门。诏书还特命洛北认祖归宗,恢复其阿史那献之子的身份,并同样实封一百户,赏赐凉州突厥降户五百余帐。
nbsp;nbsp;nbsp;nbsp;哥舒亶则被晋升为右卫将军,功封襄城县伯。至于军中将领,也都有晋升。金银珠宝、丝绢绸缎,更是不可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