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秀英抚摸着墓碑,喃喃自语。
对常遇春的死感到惋惜。
常遇春终究是没能活到常氏出嫁。
“岳父,我错了,呜呜,我对不起常姐姐,我当时并不是立马就知道的,当我知道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呜呜呜。
如果我一开始就知道,我爹他要杀常姐姐,我就算不敢反对,我也不会坐视不管的,呜呜呜。
岳父,你原谅我好不好,常姐姐的事情我知道错了,呜呜,你别来找我了,我害怕,呜呜呜。”
朱标也是赶忙上前,给常遇春磕头道歉。
朱元璋的猜忌心,可谓是古往今来最重的皇帝,防备心也是最重的。
朱元璋就真的是那种自我感觉总有刁民想害朕、总有奸臣要夺我的江山的那种人。
后世历史学家吴晗在著的《朱元璋传》中点评道,洪武一朝充满了血腥,朱元璋是有史以来权力最大、地位最高、最专制、最独裁、最强暴、最缺少人性的皇帝。
通过明史的了解,可以看出朱元璋想要建立的是一个等级分明、秩序严谨、近乎僵化的社会结构。
在这个结构中,农民只能种地,商人只能经商,官员按照规定干好自己的工作,无论谁都不能越界,因此制定了户籍种姓制度。
在这个结构中,所有人都各司其职,互不干扰,他们就像无数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一同组成强大的明帝国。
朱元璋特别喜欢搞制度,而他搞制度的目的也很明确。
那就是,大明的所有问题我朱元璋都给你们解决了,制度也有了,方法也有了,后世子孙照着做就是了,我辛苦点没有关系,你们就等着享福吧。
只可惜,天道并不酬勤。
朱元璋定下的这些东西,都在朝着朱元璋的反方向去走。
朱元璋定下的这些万世不变之法,在皇明祖训中还写了,让后世子孙别自作聪明的去改,照着施行就行。
朱元璋自以为自己安排好一切,后世子孙照着施行,江山就能万年。
可是朱元璋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世间压根没有万世不变之法。
因为时代在变换,文明在进步。
朱元璋恢复旧制,妄图把时代、文明都定型,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毫无疑问,这是小农思想在作祟。
朱元璋在小农思想上面吃了大亏,他恨不得把全天下的利益都揽到他自己家的手中,并且朱元璋秉承父慈溺爱好生不认之心,对那些犯了错的朱家子嗣无限制包容。
实在有脱不开的重罪也只是贬为庶人,混吃等死,从不加刑,也会杜绝任何威胁到他利益的人和事。
处理事情手段毒辣之亘古未有。
残杀功臣最狠的皇帝,当唯朱元璋尔。
马秀英长叹一声,“伯仁啊,你放心,我不会让你们这些开国功臣死不瞑目的,常氏的事情是私事。
驱鞑复中的事情是公事,雄英已经把元朝皇帝和臣子移出帝王庙了,而我也在准备否认元朝为正统的事情。”
马秀英是真想不明白,朱元璋承认元朝当正统的逻辑,为了所谓的名义,换来的何止万世唾骂?
先,认了元朝当正统,你们这些起义军就是反朝廷的乱臣贼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