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nbsp;nbsp;nbsp;便是梦境中昭王唤的那二字,“铭轩”。
nbsp;nbsp;nbsp;nbsp;按理来说,昭王应当不知道表兄的字。
nbsp;nbsp;nbsp;nbsp;察觉到自己在想什么,顾宁熙不自觉摇了摇头。这本就只是她的梦境,她竟还试图在梦中讲道理。
nbsp;nbsp;nbsp;nbsp;“怎么了?”孟庭语气关切。
nbsp;nbsp;nbsp;nbsp;“我在想昭王回京的事罢了。”
nbsp;nbsp;nbsp;nbsp;顾宁熙在表兄面前从来无需掩饰太多,于她而言,他远比顾家同姓的宗族兄弟更值得信赖。
nbsp;nbsp;nbsp;nbsp;孟庭亦然。他略知晓宣平侯府中事,尤其宁熙女扮男装一事姑母不曾隐瞒他。
nbsp;nbsp;nbsp;nbsp;台下说书人正讲到战场关键处,民间消息口口相传,总有夸大之嫌。
nbsp;nbsp;nbsp;nbsp;直到今日,顾宁熙也未能知晓这场战争的全貌。东宫那边自然只有寥寥数语,生怕对昭王的功绩多夸耀半分。
nbsp;nbsp;nbsp;nbsp;自从三年前一别,顾宁熙也刻意回避着他的消息。
nbsp;nbsp;nbsp;nbsp;“表兄给我讲讲吧。”她道。
nbsp;nbsp;nbsp;nbsp;“好。”孟庭为武将,对这场天下闻名的战役有更多独到见解。
nbsp;nbsp;nbsp;nbsp;面对顾宁熙,他尽力将战事讲得简洁易懂些:“昭王此役,本是为擒洛阳王行满。”
nbsp;nbsp;nbsp;nbsp;王行满于乱世起兵,据河南之地,自号为郑王,拥兵二十余万。
nbsp;nbsp;nbsp;nbsp;“洛阳城乃三朝古都,有十万精兵把守,钱粮充足,易守难攻。”孟庭指尖沾了茶水,在案上绘出简易地图,“昭王殿下未正面强攻,而是出奇兵沿途拔除洛阳城周围粮仓、卫城,封黄河北岸口,于去年秋对洛阳城形成合围。”
nbsp;nbsp;nbsp;nbsp;洛阳成为一座孤城,将领多有逃出城门投降者,洛阳城破不过时间问题。
nbsp;nbsp;nbsp;nbsp;偏偏此时,王行满秘密遣使出京,以重金向夏王刘建安求援。
nbsp;nbsp;nbsp;nbsp;河北之士多义气,刘建安也恐唇亡齿寒,率十万精兵来援。
nbsp;nbsp;nbsp;nbsp;说书人一拍惊堂木:“却说洛阳城中王行满仍在负隅顽抗,夏贼大军又近在眼前。昭王殿下陷入两难境地,若不撤兵,则受郑夏两军合围,腹背受敌;可若撤兵,洛阳一役功亏一篑,只怕日后再没有这般好的机会。”
nbsp;nbsp;nbsp;nbsp;昭王手下将领分作两派,围绕撤兵与否争论不休。
nbsp;nbsp;nbsp;nbsp;孟庭道:“军情迫在眉睫,昭王命手下将士继续全力围困洛阳,自己则点起玄甲军,奔赴汜水关开战刘建安。昭王殿下以三千五百铁骑大破夏兵十万大军,刘建安降。”
nbsp;nbsp;nbsp;nbsp;眼见着援兵成了阶下囚,内外交困的王行满旋即出城投降。昭王一战擒两王,荡平中原,扬名天下。
nbsp;nbsp;nbsp;nbsp;京都形势再掀起波澜,宁熙身处其中,孟庭知晓她的艰难。
nbsp;nbsp;nbsp;nbsp;她近来时常是心事重重的模样,孟庭有意令她开怀,挑了些轻松的话来提。
nbsp;nbsp;nbsp;nbsp;“听说刘建安出降,昭王命将士将他五花大绑押到自己面前,质问道:‘本王为擒王行满而来,不干汝事。何故越境,犯我兵锋?’你猜猜刘建安是如何答的?”
nbsp;nbsp;nbsp;nbsp;“如何?”顾宁熙抬眸,给了表兄两分面子。
nbsp;nbsp;nbsp;nbsp;孟庭清了清嗓子,学了那人的话语:“我若不来,岂不是还得劳烦您再北上远取?”
nbsp;nbsp;nbsp;nbsp;“扑哧”一声,顾宁熙低笑出声。
nbsp;nbsp;nbsp;nbsp;夏王刘建安能屈能伸,也算是一代枭雄。
nbsp;nbsp;nbsp;nbsp;说书人一折好戏散场,茶舍中依旧热闹不休。
nbsp;nbsp;nbsp;nbsp;孟庭与昭王年岁相仿,同辈中有如此不世出的天才,他亦是感慨万千。
nbsp;nbsp;nbsp;nbsp;“汜水关一战,昭王打出了旁人三十年都未必能有的战果。”孟庭也着实好奇,“就是不知,陛下此番该如何嘉赏昭王。”
nbsp;nbsp;nbsp;nbsp;半壁江山都是昭王打下来的,顾宁熙苦笑:“昭王不世之功,早已是赏无可赏,封无可封。”
nbsp;nbsp;nbsp;nbsp;如今也只剩那最后的东宫储君位,甚至——
nbsp;nbsp;nbsp;nbsp;大晋帝位。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