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nbsp;nbsp;nbsp;“昨夜风大,没睡好罢了。”顾宁熙笑着道,“母亲,孩儿都饿了。”
nbsp;nbsp;nbsp;nbsp;除了年节,长房一向是分开用膳,顾宁熙陪着母亲在沁兰院中用饭。
nbsp;nbsp;nbsp;nbsp;知道她要回来,孟夫人早就交代厨房备了几样新菜色。沁兰院额外使了些银钱,膳房做事还算用心。
nbsp;nbsp;nbsp;nbsp;“这是红枣乌鸡汤,文火炖了两个时辰,快尝尝。”
nbsp;nbsp;nbsp;nbsp;孟夫人总是心疼女儿小小年纪,还要扮了男子在朝奔波。那朝堂中人可是好相与的?
nbsp;nbsp;nbsp;nbsp;可她人微言轻,侯爷的决定她无法转圜。
nbsp;nbsp;nbsp;nbsp;当年她怀着熙儿时,二房已经先诞下了长孙,颇受老太爷喜爱。而长房这边,除了沈夫人所出的大小姐外,其他庶出姑娘也已经添了三四个,就是迟迟不见男孩。
nbsp;nbsp;nbsp;nbsp;外头风言风语闹了好些年,都说长房的爵位怕要旁落。眼看着年岁见长,侯爷便打定主意,她这一胎无论是男是女,都对外宣称是儿子。
nbsp;nbsp;nbsp;nbsp;熙儿就这么接了担子,成了侯府长房嫡子。
nbsp;nbsp;nbsp;nbsp;哪怕一年后沈夫人也诞下嫡子,熙儿的身份终究是改不回来了。
nbsp;nbsp;nbsp;nbsp;将错就错这些年,熙儿也慢慢长成。与她年岁相仿的姑娘大多都已经说好了人家,孟夫人如何能不着急。总不能她的女儿还顶了嫡子身份,耽误一辈子的姻缘。
nbsp;nbsp;nbsp;nbsp;上月她好不容易寻到机会向侯爷提起此事,侯爷却只道:“宁熙是顾家血脉,我当然对她多有打算。此事休要再提。”
nbsp;nbsp;nbsp;nbsp;侯爷没用完晩膳便拂袖离去,孟夫人无计可施。
nbsp;nbsp;nbsp;nbsp;顾宁熙为母亲布菜,安慰道:“孩儿觉得眼下很好啊。”
nbsp;nbsp;nbsp;nbsp;虽然知道侯府是在拿她为三弟探路,但能在朝堂,于她而言远胜过被拘在后宅。
nbsp;nbsp;nbsp;nbsp;况且……顾宁熙笑了笑,也只有在朝为官,她才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愿望。
nbsp;nbsp;nbsp;nbsp;或许太子继位,此事能达成得更容易些。
nbsp;nbsp;nbsp;nbsp;她叹口气,又想起了自己的梦境。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顾宁熙在侯府的住处唤作乐游院,每每回来,母亲都提前吩咐人打扫妥当。
nbsp;nbsp;nbsp;nbsp;被褥都是新晒过的,铺床的丫鬟春桃笑道:“夫人听说郎君近来睡不安稳,特意着人送了些安神香来,奴婢可要给郎君添上?”
nbsp;nbsp;nbsp;nbsp;明日是休沐,顾宁熙颔首应好。
nbsp;nbsp;nbsp;nbsp;月光如水映入窗格,清香袅袅间,榻上人得了一夜好眠。
nbsp;nbsp;nbsp;nbsp;养足精神,翌日顾宁熙换了月白色的圆领锦袍,于巳时出府赴约。
nbsp;nbsp;nbsp;nbsp;惯例是在清茗茶楼二层的雅舍,顾宁熙到得早些,点了一壶清茶。
nbsp;nbsp;nbsp;nbsp;连廊的窗子半开着,可以听见茶舍一楼的说书人已经开锣。
nbsp;nbsp;nbsp;nbsp;顾宁熙稍稍侧耳一听,说的还是昭王殿下在汜水关一战擒两王的胜绩。这一折戏近来风靡京都,道一句妇孺皆知不为过。
nbsp;nbsp;nbsp;nbsp;“等久了?”
nbsp;nbsp;nbsp;nbsp;顾宁熙抬眸,见到表兄身影,笑着摇了摇头:“我要了一壶碧螺春。”她本就是想出来散散心,故而提前出府。
nbsp;nbsp;nbsp;nbsp;孟庭在她对侧落座,并不拘喝什么茶水。
nbsp;nbsp;nbsp;nbsp;顾宁熙为表兄斟茶,当年母亲与外祖家失散,多年来打听不到家中亲人的消息。本已断了希望,不曾想表兄如此争气,在南征中立下战功,官拜五品云威将军。
nbsp;nbsp;nbsp;nbsp;顾宁熙与表兄在朝堂上相见,很快确认了彼此的身份。母亲得到消息后大喜过望,宣平侯府也爽快地认下了这一门亲戚。
nbsp;nbsp;nbsp;nbsp;外祖父与舅舅皆已不在人世,表兄就是孟家的顶梁柱。他在京都置了宅邸,前年将外祖母与舅母一同接入京中安养天年。
nbsp;nbsp;nbsp;nbsp;时隔十余载,孟夫人再度与母亲和嫂嫂相见,相拥时喜极而泣。
nbsp;nbsp;nbsp;nbsp;顾宁熙虽与表兄自幼不识,但许是亲缘使然,二人很快熟悉起来。
nbsp;nbsp;nbsp;nbsp;表兄及冠时,授他兵法的孙老将军为他起了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