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nbsp;nbsp;nbsp;顾知灼走过去把头盔重新拿起,她用双手捧着,面向着皇上,委屈地流着泪道:“皇上,我父居功至伟,当入紫极阁!”
nbsp;nbsp;nbsp;nbsp;师兄说,要化解祝音咒,需要让爹爹享万民香火。
nbsp;nbsp;nbsp;nbsp;无论是为了拿回爹爹该有的功劳,还是为了这该死的祝音咒。
nbsp;nbsp;nbsp;nbsp;她都要让爹爹入紫极阁,从此得享大启百姓供奉,和皇室气运。
nbsp;nbsp;nbsp;nbsp;此事,不成也得成。
nbsp;nbsp;nbsp;nbsp;她的目光扫视朝堂。
nbsp;nbsp;nbsp;nbsp;“谁有意见?”
nbsp;nbsp;nbsp;nbsp;她的双手还稍稍提了提,仿佛谁要是说个“不”字,头盔下一个砸的就是谁。
nbsp;nbsp;nbsp;nbsp;第66章
nbsp;nbsp;nbsp;nbsp;顾知灼目光所及之处,一个个尽数小退了半步,生怕她真砸过去。
nbsp;nbsp;nbsp;nbsp;文武百官神态各异。
nbsp;nbsp;nbsp;nbsp;如今朝堂上三党割席,分庭抗礼。
nbsp;nbsp;nbsp;nbsp;晋王一派早就没了说话的余地,没看到连晋王都理亏了吗?被顾大姑娘砸了都没话可说。
nbsp;nbsp;nbsp;nbsp;其他人都分别看向了卫国公和宋首辅。
nbsp;nbsp;nbsp;nbsp;卫国公抚了抚衣袖,默不作声。
nbsp;nbsp;nbsp;nbsp;晋王横空而出,皇帝又百般信重,区区几年自己就快被挤占得没位置了,卫国公早就憋了一口气。若是把西征的功劳实打实的说明白了,没有了这点子花团锦簇的表面功夫,晋王还有什么脸站在朝堂上,事事和自己争!
nbsp;nbsp;nbsp;nbsp;顾家要的仅仅只是死后哀荣,不涉及任何利益,无伤大雅。
nbsp;nbsp;nbsp;nbsp;他不说话,相当一部分官员偃旗息鼓,做壁上观。
nbsp;nbsp;nbsp;nbsp;宋首辅面上带着淡淡的笑意。
nbsp;nbsp;nbsp;nbsp;镇国公顾韬韬平北征西,保住了大启江山稳固,虽非开国之功,也相差无几。
nbsp;nbsp;nbsp;nbsp;其功,确可入紫极阁。
nbsp;nbsp;nbsp;nbsp;这两人不开口,朝上静默了。
nbsp;nbsp;nbsp;nbsp;静得让皇帝的心里有些发毛。
nbsp;nbsp;nbsp;nbsp;他站在御台下,满腔怒火让顾知灼的眼泪浇得上不去下不来,堵在了胸腔,堵得胸口发闷。
nbsp;nbsp;nbsp;nbsp;从前他一直想像先帝那样不被党争裹挟,不管朝上如何争吵不休,都能圣心独断。
nbsp;nbsp;nbsp;nbsp;然而现在,朝上谁也不争了,他能圣心独断了,他却没来由地慌了。
nbsp;nbsp;nbsp;nbsp;“朕都说了,不可。顾家是想违抗圣意?”
nbsp;nbsp;nbsp;nbsp;他走向顾知灼,与她相隔不过十步,语气不耐:“还是,你想拿这东西砸朕?”
nbsp;nbsp;nbsp;nbsp;顾知灼抱着头盔毫无真心地说道:“臣女不敢。”
nbsp;nbsp;nbsp;nbsp;皇帝清了清嗓子,找回了些状态,冷哼道:“退下,今日之事,朕不再追究。顾大姑娘,为人臣子当知分寸,晓进退,不该自己得的就不要去肖想,懂吗?”
nbsp;nbsp;nbsp;nbsp;顾知灼的羽睫轻轻颤动:“臣女懂。”
nbsp;nbsp;nbsp;nbsp;“为人臣子自当尽本份。臣女会转告兄长,他既为镇国公世子,理当本份地留守北疆,总待在京城做什么。”
nbsp;nbsp;nbsp;nbsp;什么意思?
nbsp;nbsp;nbsp;nbsp;“自去岁一役,北疆太平了许久,太祖皇帝说过,闲时勤练兵,忙时打胜仗。兄长身负重任,也该带着北疆军多出去拉练拉练。皇上您说是吗?”
nbsp;nbsp;nbsp;nbsp;宋首辅倒吸一口冷气,刚放下来的心又悬了起来。这位顾大姑娘总有让人出乎意料之举,这胆子大的……明知皇帝忌惮顾家兵权,她还明晃晃地把兵权拿出来作为胁迫。
nbsp;nbsp;nbsp;nbsp;她是在威胁自己!皇帝怒火中烧。
nbsp;nbsp;nbsp;nbsp;一直以来,镇国公府就是横在他心头的一根刺,拔不出来,又咽不去。
nbsp;nbsp;nbsp;nbsp;尤其是他刚登基那会儿,登基大典上,顾韬韬没有应命回京,还上了折子说什么北狄大举犯境,埋兵十万,主帅不能离开。这简直就是在对他的藐视,是不愿承认他这个新帝!
nbsp;nbsp;nbsp;nbsp;那个时候,他就决定,镇国公府留不得。
nbsp;nbsp;nbsp;nbsp;“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