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花园的晓风湖边上,摆开数列矮几,上置美酒佳肴点心,还有御膳司研制出的新饮品“金菊奶茶”,分给众人品尝。
育有各色菊花的花盆也被搬来,放置在宴席周围,摆成花团锦簇的模样,又将开得最大最漂亮的一些放在席中,便于大家仔细观赏。
边上,还摆设了书案和纸墨笔砚,若有诗兴大发的,就可移步上前,直抒胸臆。
宁诩今日很高兴,也在那上面留下了一副墨宝:
“秋秋秋秋秋,天凉好个秋。金菊制奶茶,喝得口水流。”
夏潋在一旁瞧见了,忍了又忍,还是忍不住道:“陛下的诗……真是精灵古怪……”
小黄吕疏月也挤过来,他家世代武将,文采自然不高,看也没看清,张嘴就夸:“好诗,好诗。”
不远处的六部尚书们听见了,齐齐站起来,对宁诩道:“恭贺陛下,做出了一副好诗,好诗啊!”
宁诩被吹捧得飘飘然,索性让宫人把他的大作装裱起来,挂在御书房。
席中又设了投壶等小游戏,连中六箭者可赏玉佩一枚,虽非价值连城,但是皇家赐物,意义非同一般,因此不少人争着上前,热闹非凡。
宁诩坐在首位吃了点东西,就看见小黄挤到人群前,单手持木箭,嗖嗖地连投十箭,无一不中,引得叫好声一片。
等最后投完,小黄一共连着投中了二十三箭。玉佩已经不够看了,宁诩下旨,赏了他一把青玉柄嵌宝匕首。
看见小黄捧着匕首,眼神亮晶晶朝他看来的模样,宁诩想了想,觉得平常还真是忽略了这个家伙。
小黄年纪虽不大,却是出身武学世家,身手不错,若是好好培养一番,未必不能成为独挡一面的武将,在战事上为他排忧解难。
宁诩认真盘算着,怎么把小黄变成自己的第二个好工友。
正在这时,他忽然感到旁边有个人靠近过来,抬眼一看,是个陌生的青年面孔。
这人约莫二十岁上下,面容清秀,穿着莲色衣袍,又用根玉簪将长发束起,乍一眼望上去,气质如兰,很有风度。
就是……宁诩怎么总觉着,这副不卑不亢、风姿似竹的模样,有那么点眼熟呢?
就连那件衣袍,仿佛也长得像是哪里见过似的。
“臣给陛下请安,”那人开口,嗓音低而悦耳:“臣名王知治,家父是国子监王典簿。”
见宁诩依旧一头雾水,旁边的宋公公焦急低声提醒:“陛下,这是您后宫里的王公子呀!”
宁诩:“哦哦哦。”
还是不认识。
“臣入宫以来,并未有多少机会得见天颜,陛下不认得我也是正常的。”
王知治却很淡定,甚至朝宁诩笑了笑,言语间一派从容:“今日有赏秋宴,才让臣有了和陛下说话的机会。”
他又抬手给宁诩斟酒,垂眸抿唇间,那种熟悉的感觉又来了。
宁诩蹙着眉,还没等想出什么结果来,突然听见宋公公道:“哎,段侍君怎么来了啊!陛下不是吩咐说……”
听见他的话,宁诩下意识抬起头。
就看见段晏大步从御花园的入口处走来,凉风吹得衣袍摇曳,越发衬得他身姿似竹,白玉般的面容上,是一双寒潭般的乌眸,神色淡淡的。
宁诩看看段晏,又侧过脸,看了看身旁的男人。
再看段晏,再看王知治。
嚯,宁诩心想,原来王知治模仿的正主,在这儿啊!
怎么好的不学,尽学些乱七八糟的呢?
段晏一走进御花园,就感到数道意味不明的目光投射在他身上。
朝廷上的臣子朝他看来,是因为他燕国七皇子和质子的身份,暗自揣摩两国之间波橘云诡的关系。
而后宫中的那些公子和宫人们朝他看来,心思也很明显,不过是想观察一下这个曾经颇受圣宠的“段侍君”罢了。
对于那些猜忌,段晏一概懒得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