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nbsp;nbsp;nbsp;“你要真的这么在意,朕帮你把这条写进遗诏里。”李重俊挠了挠脑袋,“碛西是个什么样的好地方,值得你这样念念不忘?”
nbsp;nbsp;nbsp;nbsp;洛北笑道:“碛西不是什么好地方,陛下,它不似关中富贵,不似江南繁茂,不似山东闲适。一年到头,风沙大雪,皮衣总也脱不下来但那是微臣的家乡,是微臣部族所居之地。”
nbsp;nbsp;nbsp;nbsp;“好吧,朕答应你。”李重俊点了点头,“还有什么条件?”
nbsp;nbsp;nbsp;nbsp;“请陛下准许微臣保留‘洛北’此名。”
nbsp;nbsp;nbsp;nbsp;“连赐姓也不要?”李重俊歪了歪脑袋看他。
nbsp;nbsp;nbsp;nbsp;洛北道:“微臣此生因缘际会,用过无数姓名。唯有做洛北时,是与平凡百姓在一起。我用这个名字当过草原上的奴隶,做过行走边关的郎中、逃犯,哦,还有凉州的参军。所以微臣用此名以警示自己,不可忘民,不可忘本。”
nbsp;nbsp;nbsp;nbsp;“这就是朕为什么选中了你。”李重俊笑着拍过他的肩膀:“身居高位,战无不胜,还能一心为民者,除了你洛卿者,别无他人。好吧,这一条朕也答应你。”
nbsp;nbsp;nbsp;nbsp;洛北叩首在地:“微臣谢主隆恩。”
nbsp;nbsp;nbsp;nbsp;更漏声穿过重重帘幕,洛北被幽灵一样的上官婉儿带出宫禁,似乎听见遥远的驼铃——那是碛西商队穿过玉门关的声响。但他向上望去时,只看到大明宫檐下垂落的风铃。
nbsp;nbsp;nbsp;nbsp;第268章nbsp;nbsp;自此,洛北入朝拜相,总揽天下军务。
nbsp;nbsp;nbsp;nbsp;隆熙三年四月十二日,朝廷下发敕书嘉奖吐蕃战役中的有功之臣,凉州都督郭知运升任北庭都护,安西副都护哥舒亶接任安西都护,玉门军使盖嘉运升任北庭副都护兼伊吾军使,哥舒翰、慕容曦光、李嗣业等将领皆有封赏,随同出征的各部子弟,奉命出兵的突厥左贤王阙特勤也得了不少赏赐。
nbsp;nbsp;nbsp;nbsp;此战主帅也是最大功臣,碛西镇守使、碎叶郡王、西突厥十姓可汗洛北以功勋卓著晋为兵部尚书,拜为特进,加开府仪同三司、改碎叶郡王为碛西郡王,再增实封五百户。
nbsp;nbsp;nbsp;nbsp;自此,洛北入朝拜相,总揽天下军务。这一年,他刚刚三十一岁。
nbsp;nbsp;nbsp;nbsp;雨后的朱雀大街上,一切血迹都已经不见踪迹。中书舍人萧嵩捧着诏书走出丹凤门时,正听见门下省廊下两名给事中低声议论:
nbsp;nbsp;nbsp;nbsp;“碛西郡王加兵部尚书已是逾制,陛下连他碛西镇守使的权力都没解开。这哪是拜相,分明是要再造个霍光”
nbsp;nbsp;nbsp;nbsp;“嘘——”年长的给事中突然噤声,目光扫过廊下捧着花盆走过的宫女,他把声音压了又压:“听说昨夜政事堂的蜡烛燃到寅时,宋相公连茶盏摔碎了几个”
nbsp;nbsp;nbsp;nbsp;紫宸殿东暖阁里,宋璟的象牙笏板在手中发抖:“陛下!胡汉有别!洛将军虽功在社稷,终究是西突厥阿史那家的子弟,又在西域做久了西突厥大汗。若他起兵叛乱,后果不堪设想!”
nbsp;nbsp;nbsp;nbsp;病榻上的李重俊支起身子,依旧是呛咳一阵才开口:“你们不要忘了……在武三思把他打入黑牢百般折磨之前,他都是以凉州来的汉人洛北自居的。”
nbsp;nbsp;nbsp;nbsp;宋璟道:“可胡人拜相,是本朝未有之制!”
nbsp;nbsp;nbsp;nbsp;“这你可就错了,宋相公。太宗时期的卫国公、英国公皆有貌类胡人的说法,他们不都还是做了大唐宰相,为大唐征战四方?”
nbsp;nbsp;nbsp;nbsp;李重俊不愠不怒,温声和宋璟辩论:
nbsp;nbsp;nbsp;nbsp;“朕倒一直觉得三代以后再论这些是个荒唐的说法。你可见过洛北的幼弟阿史那震?那孩子是阿史那献与成纪姑姑的儿子,自小在长安长大,几乎突厥话也不会说了,生得也是一副汉人相貌,朕打算等他再大些,就召他入宫陪伴皇子。宋相公,这样的孩子,你还觉得他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吗?”
nbsp;nbsp;nbsp;nbsp;皇帝勉强撑着手臂直起身:“再说,胡人不得拜相的规矩,究其根源,不过是这些胡人不晓诗书,连篇文赋都写不出来,更别谈行文用章,处理政务了。洛北虽然不长于文采,也是做过兵部员外郎和职方司郎中的,怎么就不能入阁拜相?”
nbsp;nbsp;nbsp;nbsp;宋璟气急无奈,只得长长叹息一声。事到如今,他甚至不敢立即用封驳权力驳回这道诏书。
nbsp;nbsp;nbsp;nbsp;皇帝重病如此,急召自己的东宫旧臣入朝,显然是想顾命托孤——他若是一意孤行地反对下去,难免皇帝不多想。
nbsp;nbsp;nbsp;nbsp;相王与谯王密谋宫变的案子,如今可还没有定论啊!
nbsp;nbsp;nbsp;nbsp;“微臣与洛北相交已久,并不是怀疑洛将军的忠心。”宋璟退让半步,“只是他年纪太轻,官爵太高,怕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陛下也应当为洛将军自己考虑才是。”
nbsp;nbsp;nbsp;nbsp;李重俊轻轻笑了一声,他和这位以刚正著称的宰相缠斗太久,此刻气力已经耗尽,他重新躺回了病榻上,笑道:“宋相公,这你是多虑了。”话语间隙之间,两声呛咳从唇边溜了出来,“朕不解除他持使节镇碛西的职权,便是这个考虑。”
nbsp;nbsp;nbsp;nbsp;宋璟顿时哑口无言,他想说洛北临朝拜相,又掌控一方,要不皇帝还是加赐节钺、再加个剑履上殿赞拜不名来得痛快。但皇帝重病如此,他不敢再争论下去,只得躬身道礼,退出皇帝的内殿。
nbsp;nbsp;nbsp;nbsp;李重俊看着他离开的背影,用手背遮住了眼睛:
nbsp;nbsp;nbsp;nbsp;“就算他真当了皇帝,又能如何?他既无家室,又无子嗣,这份家业能传给谁?宋相公还是没想明白啊……”
nbsp;nbsp;nbsp;nbsp;几乎与此同时,与宫城还有一段路程的兵部衙门厢房里,姚崇端着茶盏,定定地望着房中悬挂着的那副地图发愣——这是兵部所存的唯一一副由当时还是职方司郎中的洛北亲手绘制的地图。
nbsp;nbsp;nbsp;nbsp;雨后潮湿的地面生出了几处青苔,不知是谁脚下打滑,廊下录事们的嬉笑声一阵响过一阵。姚崇微微皱眉,把茶盏往一边桌上轻放,发出一声轻响。
nbsp;nbsp;nbsp;nbsp;兵部侍郎张说自外间走进来,见他把那副地图拿了出来,心底先是一笑,面上却不得不做出一副恭敬姿态:“姚相公。”
nbsp;nbsp;nbsp;nbsp;年前的乌海之战一结束,姚崇就被皇帝自兵部尚书擢升到尚书右仆射的位置上,但还要代为署理兵部事务。
nbsp;nbsp;nbsp;nbsp;当时朝野都猜测是姚崇简在帝心,陛下是要借着这个机会酬功。但如今一看——皇帝大概是从那个时候就起了召回洛北的心思。
nbsp;nbsp;nbsp;nbsp;姚崇扫他一眼,见这位素来热爱高谈阔论的属下兴致缺缺,知道他内心也在为这任命担忧,开口道:
nbsp;nbsp;nbsp;nbsp;“你看看这副地图,苏毗、象雄、吐谷浑等国故地都标得一目了然,洛北大概在那个时候,就起了拆解吐蕃的心思。”
nbsp;nbsp;nbsp;nbsp;姚崇不叫他坐,张说也只能站着:“洛将军确实是天纵奇才,不然也不能在十余年内就为我大唐荡涤四方,澄清玉宇。如此功勋,亘古少有。可陛下对他厚恩如此,也是前无古人的。”
nbsp;nbsp;nbsp;nbsp;他见姚崇静默不言,又道:“卑职听闻宋相公今日入宫朝见,非要请陛下收回成命不可。姚相公觉得,他能成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