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nbsp;nbsp;nbsp;他心想,他虽然学不怎么学的进去,书也不怎么读的进去,但是在市集摊子上买过的话本子,那可是颇有数量、委实可观的。是以,对于这天下的局势,宁离也是有一些些自己的分析。
nbsp;nbsp;nbsp;nbsp;宁家世代盘踞沙州,经营已久,跟土皇帝也差不多。天高皇帝远,沙州的百姓,大多只知道城主宁氏,而不是道万里外的君王。而且他阿耶赏罚分明,治理有方,十分受百姓爱戴,这也是宁离亲眼瞧过的。
nbsp;nbsp;nbsp;nbsp;不客气一点说,如果问城主与皇帝哪个更好,沙州的百姓,只怕十有八|九会回答城主更好,顺带一个大白眼子。
nbsp;nbsp;nbsp;nbsp;可这样子,就会被皇帝忌讳了呀?!
nbsp;nbsp;nbsp;nbsp;而且宁家还恰恰处在丝路要道上,西出玉门,必经沙州,来往客商,无不会在此处歇脚。贸易昌盛,自然会带来滚滚财富。此外宁氏还养有兵士数万,更有一支铁骑,铁马重装,皆为精锐。
nbsp;nbsp;nbsp;nbsp;简而言之,他阿耶,有人,有钱,有兵。雄踞一方,对皇帝来说,可不正是心腹大患?
nbsp;nbsp;nbsp;nbsp;所以才要把他给召入帝京,充作拿捏他阿耶的质子。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宁离觉得自己这逻辑清晰明白,浑然天成,里外里都没有毛病。唯一的错误就是,他阿耶其实并不喜欢动兵,也没有什么反心。
nbsp;nbsp;nbsp;nbsp;但这话,多疑的皇帝肯定是不会信的。
nbsp;nbsp;nbsp;nbsp;姚光冶叹气道:“世子,这次也就罢了,下回可千万不要这样了。”
nbsp;nbsp;nbsp;nbsp;宁离十分无辜的将他给望着:“我这不是乖乖的来了么?姚先生,你放心,我明白的,我心中有数!”
nbsp;nbsp;nbsp;nbsp;他一定会当一个合格的质子,吃喝玩乐,风花雪月,绝不会让皇帝觉得有半点儿威胁!
nbsp;nbsp;nbsp;nbsp;姚光冶见他说得这般恳切,又拍着胸脯保证,想来是已经想通了。一时间,心中真是老怀快慰,不免慈爱的将宁离看着,点头道:“世子长大了。”
nbsp;nbsp;nbsp;nbsp;4。3。
nbsp;nbsp;nbsp;nbsp;窗外飘着雪花,案上奉着酥茶。
nbsp;nbsp;nbsp;nbsp;“唉。”宁离浅浅喝了口,托腮叹气,“我好想回沙州啊。”
nbsp;nbsp;nbsp;nbsp;姚光冶道:“捱上三年也就回了。”
nbsp;nbsp;nbsp;nbsp;宁离听了,当真是两眼无光:“三年,竟然要整整三年!”
nbsp;nbsp;nbsp;nbsp;他出发之前,宁王就与他说了,他也知晓如无意外,自己需要在建邺城里待满三年。可知道是一回事,如今当真经历,那又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nbsp;nbsp;nbsp;nbsp;如今还没有进城呢,已经觉得是前途灰暗无光。
nbsp;nbsp;nbsp;nbsp;宁离长叹一口气,决定先不去面对这个惨淡的事实,先找一些能令他振奋一点的事情。
nbsp;nbsp;nbsp;nbsp;“姚先生,最近的驿站在哪里?我要去与阿耶寄梅花。”
nbsp;nbsp;nbsp;nbsp;……寄梅花?
nbsp;nbsp;nbsp;nbsp;姚光冶一忖:“原本建邺城里就有,那是最近的……可如今建邺进不去,那只得去来时的路上。”
nbsp;nbsp;nbsp;nbsp;宁离想了想:“滁水河畔?官道路上?”依稀记得有经过,还被提议在那里歇脚。
nbsp;nbsp;nbsp;nbsp;姚光冶点头:“是。”
nbsp;nbsp;nbsp;nbsp;“宜早不宜迟。”宁离点头,“那我现在就去罢。”
nbsp;nbsp;nbsp;nbsp;姚光冶没想到他如此有行动力,劝说道:“世子,外面冷得很,如今还下着雪呢!”
nbsp;nbsp;nbsp;nbsp;宁离仰头一笑:“姚先生是不相信我的骑术么?”
nbsp;nbsp;nbsp;nbsp;上山的时候,宁离并没有骑马,坐的是马车。虽然瞧着是养尊处优、不谙弓马的模样,但是他的骑术,姚光冶自然心中有数。只不过如今担心的却不是那一遭,屋外大雪天气,山路湿|滑,若是踏马前行,说不得仍是有危险。
nbsp;nbsp;nbsp;nbsp;“不如等雪停了再去罢,世子。”
nbsp;nbsp;nbsp;nbsp;宁离摇头:“这雪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但梅花过不了几日就会枯萎。难道今日不停,我今日不去,明日不停,我明日也不去……一日一日的往后拖着,到最后,梅花也没了。”
nbsp;nbsp;nbsp;nbsp;姚光冶劝道:“到时候您再折一枝也就是了。”
nbsp;nbsp;nbsp;nbsp;“那可不同。”宁离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那时候的梅花,也不会是当时我想要折给阿耶的那一枝了。”
nbsp;nbsp;nbsp;nbsp;其实他心里还存有另一个念头,隔壁郎君赠与他的红梅生的如此之好,他也想一并寄给阿耶。白梅凋谢了,或许还可以再摘,但是红梅……当真只有这一枝了。
nbsp;nbsp;nbsp;nbsp;“取笔墨来。”宁离吩咐道。
nbsp;nbsp;nbsp;nbsp;上好的宣纸,铺在桌案上,宁离提笔,端端正正落下“阿耶在上”四字,接下来却卡了壳。
nbsp;nbsp;nbsp;nbsp;近日来的趣闻,他已经写过了许多,若是仍照着那样写,着实没什么难的。写上厚厚一叠,便可以教信使取了,送到沙州去。然而这时节提起笔来,却不知道为什么,耳边仿佛又浮现出那一道琅琅声音,越墙头梅枝而来,宛若春夜寒潭一般,道不尽的清冽凛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