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nbsp;nbsp;nbsp;你说他有能力吧,你看被他选择跟随的那么多人都不是什么赢家。
nbsp;nbsp;nbsp;nbsp;可你要说人家没有能力,人家还能在一次次失败中全身而退。
nbsp;nbsp;nbsp;nbsp;以婚嫁来算这种追随情况的话,刘备就是那种克死了好多丈夫了,应该收拾收拾想办法往皇宫里面送的那种奇女子。
nbsp;nbsp;nbsp;nbsp;而且真的有这样的情况,大家多半都会以为所谓的克夫不过是为了送她进宫特意营造出来的名声,谁能想到有人真的就这么“命格贵重”呢。
nbsp;nbsp;nbsp;nbsp;话说他在许昌的时候,到底算是投靠了天子,还是接受了来自曹操的招揽?
nbsp;nbsp;nbsp;nbsp;如果是前者还好说,要是后者的话,曹操这算是个什么成分?
nbsp;nbsp;nbsp;nbsp;忽略过往,刘备如今这么一遭,倒是让结盟的可能性大了不少。
nbsp;nbsp;nbsp;nbsp;孙权可不希望出现自己这边给钱给粮,结果刘备见势不好直接跑了的情况,对方是有这方面的前科的。
nbsp;nbsp;nbsp;nbsp;可如今他都对着曹操动手了,想跑可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
nbsp;nbsp;nbsp;nbsp;至于这会不会是对方跟曹操唱双簧,孙权没有刘表那么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而且这种事情的可能性不说完全为零,也可以说近乎为零了。
nbsp;nbsp;nbsp;nbsp;在乱世之中想要成就一番大事,总免不了要赌的,赌胜败,赌运气,赌人心。
nbsp;nbsp;nbsp;nbsp;孙权这边属于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但是刘备,呵呵,他根本就没有庙。
nbsp;nbsp;nbsp;nbsp;而且不得不说的是,刘备这一场夜袭,也让曹操彻底认真起来了,结盟之事,刘备那边的粮草情况注定他们没有时间拖下去,而刘备那边的窘境也反向让孙权没有太多拖延的时间。
nbsp;nbsp;nbsp;nbsp;毕竟再拖下去的话,想要结盟都没有人可以跟你结了。
nbsp;nbsp;nbsp;nbsp;再次发出邀请,虽然这次的结盟比起上次多了不少真心,但强弱对比依旧不曾发生偏转,孙权不会因为想要跟对方结盟就变成低声下气、上门倒贴的那个。
nbsp;nbsp;nbsp;nbsp;只不过这次的邀请倒是没有继续指名道姓要刘备亲自前来,只说请能够拿定注意的人前来商议。
nbsp;nbsp;nbsp;nbsp;随便你来谁,他能够拿主意便可。
nbsp;nbsp;nbsp;nbsp;上次指名道姓要刘备来的时候,刘备不曾前去,这次不曾指名道姓要求必须刘备亲自前来了,刘备却真的来了。
nbsp;nbsp;nbsp;nbsp;上次不来是表明态度,这次前来则是展现诚意。
nbsp;nbsp;nbsp;nbsp;孙权虽然年轻,但对此也是心里门清,倒是没有对这种事情说什么,本也没有说的必要,这种事情大家心照不宣就好了。
nbsp;nbsp;nbsp;nbsp;孙权一挥手:“玄德公,请。”
nbsp;nbsp;nbsp;nbsp;第237章nbsp;nbsp;能赢否
nbsp;nbsp;nbsp;nbsp;仅以朝廷官位论,孙权与刘备他们两人算得上是平起平坐。
nbsp;nbsp;nbsp;nbsp;但考虑到力量大小,再加上主客之分,孙权坐在上首主位也不能说是有什么毛病。
nbsp;nbsp;nbsp;nbsp;虽然一般正确流程的话,应该是对方谦让的说声“请”,刘备很识趣的拒绝一下,然后孙权再顺势坐上主位,又或者是干脆上首主位空出来,两方相对落座。
nbsp;nbsp;nbsp;nbsp;可很显然孙权没有任何走流程的想法,是不知礼数、不拘小节还是借此宣誓主权呢,很明显是后者。
nbsp;nbsp;nbsp;nbsp;这种事情是没有办法说的,毕竟严格来讲,对方也不算是明码标价的失礼,就是少了些许约定俗成的客套环节而已。
nbsp;nbsp;nbsp;nbsp;一个不大不小的下马威,就这般非常自然且让人说不出什么的出现了。
nbsp;nbsp;nbsp;nbsp;在双方你有情、我有意的情况下,再加上如今也没有多少时间给他们在这里来回推拉,虽然该有的下马威有了,但是该进行的商讨也进行的相对开门见山。
nbsp;nbsp;nbsp;nbsp;敌人是明确的——曹操。
nbsp;nbsp;nbsp;nbsp;在敌人明确的情况下,很多事情就简单多了,无非就是围绕着如何对付敌人、努力保全自己,以及得到应有利益来进行商讨。
nbsp;nbsp;nbsp;nbsp;首先是对付敌人,这凡事都爱讲究一个师出有名,曹操那边有天子在,先天性的就不用为这种事情担心,孙权这次发兵江夏就有为父报仇的名头在。
nbsp;nbsp;nbsp;nbsp;现在杀父仇人死了,即将对上的人变成了曹操,这个说法就不免要变上一变了。
nbsp;nbsp;nbsp;nbsp;刘备其实就能很好的拿出这份由来,毕竟有关对方当年离开许昌的原因,也有不小的议论。
nbsp;nbsp;nbsp;nbsp;要不是当时更多的目光集中在曹操与袁绍的对决上,怕是要成为当时士人之间最为热门的话题。
nbsp;nbsp;nbsp;nbsp;在这方面,刘备自然不介意提供一下师出有名,他们之间更为重要的是合作之后的资源共享,比如说刘备这边如今最为需要的粮草,以及那个易攻难守真的让人半点也不想要继续待下去的驻军地点。
nbsp;nbsp;nbsp;nbsp;有关粮草,孙权这边倒也不是不能提供,但是驻军地点这种事情就有点敏感了。
nbsp;nbsp;nbsp;nbsp;不可能将人安排到后方自己的地盘上去,不然好好的合作突然变成将人保护在身后了,这算是哪回事?
nbsp;nbsp;nbsp;nbsp;不是自己的地盘,别的地盘也没有办法让他们想安置便安置啊,总不能合作的前提还得是帮着对方抢下一块地盘吧。
nbsp;nbsp;nbsp;nbsp;其实就地盘而言,孙权这边还是更倾向于刘备待在原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