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nbsp;nbsp;nbsp;袁绍要是大谈特谈,大家会忍不住感到腻歪,觉得明公你真有点没完没了的,能不能别天单方面情绪输出了,这事传出去光彩吗。
nbsp;nbsp;nbsp;nbsp;但他现在不这么干了,都被对方搞出习惯来的众人也不免觉得正常,明公你这般一反常态,是发生了什么我们不清楚的事情吗,谁刺激到你了?
nbsp;nbsp;nbsp;nbsp;袁绍觉得自己挺正常的,他反而认为自己的谋士们似乎有点不太行,战事当前,不好好思考怎么调兵遣将、出谋划策,天盯着陆伯安做什么。
nbsp;nbsp;nbsp;nbsp;怎么,多看他两眼是能够让我们不战而胜吗,一天天的不干正事。
nbsp;nbsp;nbsp;nbsp;谋士们:……
nbsp;nbsp;nbsp;nbsp;也幸好大家一个两个的都没有什么读心术技能,不然大战在即怕是内部要先互相不满一番。
nbsp;nbsp;nbsp;nbsp;刘备说了很多事情,但也有很多事情没有说,比如说少有人知的天子对他交代的事情。
nbsp;nbsp;nbsp;nbsp;如果说对付曹操是天子与权臣之间的权力争斗,且曹操如今到底是霍光还是王莽不曾明牌。
nbsp;nbsp;nbsp;nbsp;那么袁绍这边的情况就已经很明显的,对方明显跟袁术是亲兄弟的同时也真的是一路人,不臣之心表现的挺明了的。
nbsp;nbsp;nbsp;nbsp;这次但凡打败了曹操,怕是下一步就是自立称帝了。
nbsp;nbsp;nbsp;nbsp;刘备不是没有想过去刘表那里,但从他几次跟对方打交道的过程中,足够让刘备了解到对方守成到了一个怎样的地步。
nbsp;nbsp;nbsp;nbsp;而且真要说的话,刘表未必是保皇派。
nbsp;nbsp;nbsp;nbsp;在两者都不是保皇派的情况下,袁绍这边显然更有能力也更有进取心完成搅乱浑水的事情,同样也是袁绍这边更有可能在曹操索要下保住自己。
nbsp;nbsp;nbsp;nbsp;袁绍虽然一开始不解于刘备的投靠,但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值得对方投靠的地方,他素来是个拥有高配得感的人,从来只有别人配不上自己的份,万万没有自己可能不值得别人效忠的自卑想法。
nbsp;nbsp;nbsp;nbsp;而在接受了这份投奔后,袁绍对刘备相当大方的开了个空头支票,直接便要上表举荐他为徐州牧——如今徐州正在曹操的管辖范围之内。
nbsp;nbsp;nbsp;nbsp;虽然知道自己就是个幌子,这个徐州牧就算袁绍赢了都不一定会到自己手里,但画饼这种事情,在此刻讲究的就是一个敢画,一个敢吃,搞出一种大家已经成为自己人的氛围感来。
nbsp;nbsp;nbsp;nbsp;当然了,吃饼归吃饼,让他跑去徐州送死那是不可能的,真这么搞他何必来冀州呢,干脆在许昌坐着等就是了。
nbsp;nbsp;nbsp;nbsp;刘备看起来颇为感动的接受了这份来自明公的看重,给这场投奔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nbsp;nbsp;nbsp;nbsp;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战争的动静是瞒不住的。
nbsp;nbsp;nbsp;nbsp;袁绍那边在点兵点将,曹操这边自然也不会落下。
nbsp;nbsp;nbsp;nbsp;袁绍那边出一篇檄文,曹操这边有天子诏书。
nbsp;nbsp;nbsp;nbsp;打嘴炮这种事情,曹操是真的一点都不带怕的,不说这边非常详细的掌握着袁绍的各种黑历史,就冲着天子在这里,舆论大义上他就立于不败之地。
nbsp;nbsp;nbsp;nbsp;然而这份大义随着所谓的“衣带诏”之说在被打破,“衣带诏”是真是假不重要,重要的是天子确实有过类似的想法,而且这种事情从来都是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nbsp;nbsp;nbsp;nbsp;反正那边坚定说确有此事,自己这边坚决表示这都是对方在进行污蔑,谁都没办法取信于所有人,舆论战场上大家似乎打了个平手。
nbsp;nbsp;nbsp;nbsp;而因为这件事情,陆离这个卫尉在此次的留守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东西就多了。
nbsp;nbsp;nbsp;nbsp;在天子的几番动作下,曹操虽然似乎没有做什么,但实际情况是刘协如今处于一个被监视的半软禁状态。
nbsp;nbsp;nbsp;nbsp;如果说之前的是一种带着讲道的软刀子逼人,如今的就是直接将刀子架在了对方身边人的脑袋上。
nbsp;nbsp;nbsp;nbsp;很简简单单的一个因果关系——只要陛下你动作,那这些人就死。
nbsp;nbsp;nbsp;nbsp;这话甚至都不是别人说的,而是陆离亲口告知刘协的,这放在他们之间,算是一种非常严重且直白难堪的撕破脸了。
nbsp;nbsp;nbsp;nbsp;对此,刘协感知到的背叛远胜曹操等人来说。
nbsp;nbsp;nbsp;nbsp;他尝试着给这件事情找原因,找到的原因是:“吴硕之事,非朕所指使。”
nbsp;nbsp;nbsp;nbsp;刘协觉得自己是真的倒霉,他父皇为天子时,都是别人帮他背锅,轮到自己了,反而是自己这个天子帮着臣子背锅,谁看了不说一句倒反天罡。
nbsp;nbsp;nbsp;nbsp;陆离一脸淡定,既不惊讶、也不怀疑:“臣知。”
nbsp;nbsp;nbsp;nbsp;刘协:“卫尉知晓,信否?”
nbsp;nbsp;nbsp;nbsp;陆离点头:“臣信。”
nbsp;nbsp;nbsp;nbsp;刘协看着他的反应,想要从那张波澜不惊的脸上找出真正的情绪波动,无果之下道:“卫尉骗朕,卿分明是不相信的。”
nbsp;nbsp;nbsp;nbsp;陆离总结刘协这番话,得出的结论却与刘协恰恰相反:“是陛下不信臣。”
nbsp;nbsp;nbsp;nbsp;况且这种事情本就是不需要解释的,尤其是作为天子,更不应该解释这种事情。
nbsp;nbsp;nbsp;nbsp;当年刘宏难道不知晓宦官对陆离的那些动作吗,但在最开始,他从来不会阻止又或者怎样,他只需要静静地等待着最有能力的人厮杀过后站到他面前。
nbsp;nbsp;nbsp;nbsp;而哪怕后面两人君臣相得到世人艳羡,对方也不会对自己曾经的冷眼旁观解释什么,更不会为了他抛弃那些宦官。他是天子,他是庄家,他是裁判,他从来不是那个需要解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