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nbsp;nbsp;nbsp;朱砂站定:“你们怎么查出来的?”
nbsp;nbsp;nbsp;nbsp;萧律:“师兄昨夜去刺史府赴宴,无意间发现林刺史府上有曼陀罗花,由庙中僧人所送。今日师兄抓来妙福审问,得知曼陀罗花是了元栽种,但他对外说是西域牵牛花。”
nbsp;nbsp;nbsp;nbsp;由妙福引路,他们在后山发现大片曼陀罗花。
nbsp;nbsp;nbsp;nbsp;“另外,我们在六间房找到六支蜡烛。经师兄查验,其中五支蜡烛中,掺有大量的曼陀罗花液。”萧律将半截蜡烛递给两人,“方才师兄去房中捉拿了元,发现他打晕郎中跑了。”
nbsp;nbsp;nbsp;nbsp;罗刹记起庙门曾被人打开,猜测就是逃跑的了元:“这林刺史真是个十足的废物。三条人命,他竟不知派些官差守在外面。”
nbsp;nbsp;nbsp;nbsp;朱砂好心为他解惑:“三月前,太子殿下代圣人巡功。算算日子,这几日正好到鄂州。”
nbsp;nbsp;nbsp;nbsp;三个小庙和尚的命,哪比得上当朝太子的安危。
nbsp;nbsp;nbsp;nbsp;听朱砂提起太子,罗刹只觉生气:“人命关天,难道百姓的命不是命吗?”
nbsp;nbsp;nbsp;nbsp;“你小声些,别连累我掉脑袋。”朱砂回头捂住罗刹的嘴,转头笑吟吟看着萧律,“师弟,他随口之言,你莫要当真。”
nbsp;nbsp;nbsp;nbsp;唇角勾起,萧律语调闲散:“师姐,我不会乱说。”
nbsp;nbsp;nbsp;nbsp;朱砂满意放手:“端木狗呢?”
nbsp;nbsp;nbsp;nbsp;萧律指了指庙门:“师兄已去刺史府,打算与林刺史联手捉住了元。”
nbsp;nbsp;nbsp;nbsp;“他一个太一道弟子,何苦巴巴给林刺史做狗。”
nbsp;nbsp;nbsp;nbsp;“师姐,师兄多有不易。”
nbsp;nbsp;nbsp;nbsp;萧律尚有事,先行一步。
nbsp;nbsp;nbsp;nbsp;下山的妙善偷听到三人的交谈声,等他一走,赶忙跑过来追问:“什么凶手?”
nbsp;nbsp;nbsp;nbsp;沉默良久,最终由朱砂开口,告知所有真相:“了元,实则是恶鬼。”
nbsp;nbsp;nbsp;nbsp;妙善如遭雷击,瘫坐在地,无助悲泣。
nbsp;nbsp;nbsp;nbsp;朱砂与罗刹躲去山上时,他仍旧趴在地上痛哭。
nbsp;nbsp;nbsp;nbsp;不知是为自己,还是为无辜惨死的妙常。
nbsp;nbsp;nbsp;nbsp;午后秋阳入林,两人躲在树后,看见官差们将妙福与妙善带走。
nbsp;nbsp;nbsp;nbsp;“二郎,你猜了元会去何处?”
nbsp;nbsp;nbsp;nbsp;“猜不准,但他一定还会回来。”
nbsp;nbsp;nbsp;nbsp;了元在庙中经营多年,定攒了不少家底。
nbsp;nbsp;nbsp;nbsp;他今日走得仓促,没准会寻一个好时机回来。
nbsp;nbsp;nbsp;nbsp;今夜,便是绝佳的好时机。
nbsp;nbsp;nbsp;nbsp;天色尚早,两人倚在盘根错节的树下。
nbsp;nbsp;nbsp;nbsp;罗刹闲来无事,小声哼起歌谣:“东太山,升血月。有鬼出,至长安。”
nbsp;nbsp;nbsp;nbsp;两句话,来来回回吟唱。
nbsp;nbsp;nbsp;nbsp;朱砂好奇心起:“这首歌谣,只有这两句吗?”
nbsp;nbsp;nbsp;nbsp;罗刹:“对,只有这两句,是鬼族的上古歌谣。”
nbsp;nbsp;nbsp;nbsp;朱砂抱着他的胳膊撒娇,非要他再唱一遍。
nbsp;nbsp;nbsp;nbsp;等他唱完,又不依不饶追问:“歌谣中的长安与太山是何意?”
nbsp;nbsp;nbsp;nbsp;罗刹:“万年前,鬼族称活人所在之地为长安,鬼族来处为太山。每百年,鬼族齐聚太山,赴太山大宴。”
nbsp;nbsp;nbsp;nbsp;太山大宴也在七月半。
nbsp;nbsp;nbsp;nbsp;那一日,朦胧见,鬼灯一线。
nbsp;nbsp;nbsp;nbsp;血月升,风吹雨,百鬼行,拜百鬼之王。
nbsp;nbsp;nbsp;nbsp;“百鬼之王又是谁?”
nbsp;nbsp;nbsp;nbsp;“一个教会鬼如何活下去的好鬼。”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