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琳黯然地看向西厢房,这件事该不该说给妈妈听呢?
但宋丽莉还是知道了。
姜琳是她一手带大的,心里有事脸上看得清清楚楚,一问就问了出来。
姜琳见她听到这消息如此平淡,很是不解:“妈,你不是说爸他……”
宋丽莉淡淡看着女儿:“是啊,你爸一直惦念着元晴。”
她随之轻笑,“可那又怎么样?他根本配不上她,这么多年过去了,孩子都大了,元晴怎么可能还会看得上他”
说完她又懊恼,这些事不该说给姜琳这么小的孩子听。
姜琳捏着信,似懂非懂地点头。
“明天家里有客人,你帮着招待,知道么?”临睡前,宋丽莉又来提醒了一遍第二天闺女需要注意的事。
自从分家后,宋丽莉肩上任务重了不少。
老爷子的客人来要招待,老爷子和同僚之间的礼要准备,老爷子跟姜望小夫妻俩之间的联系要注意。
但宋丽莉很高兴,这些事虽然让她初时不习惯,但现在也能游刃有余安排下来了。
特别是最近,因为给苏林瑾张罗药厂的事,家里时不时有老爷子的老部下上门来打探,有的问药材,有的问价格,简直跟他刚退下来那会儿一样门庭若市。
就好比明天要来的,就是这次跟苏林瑾牵头谈成的那家药厂,磨着老爷子想让他在中间使使劲,让苏林瑾站他们一边给村民压价。
老爷子自然没给什么好脸,来人的礼也没收,只让人坐下喝茶:“这些事儿我不管,我家孙媳又做不了人家村民的主,你们说是不是?”
来人之中,有一个就是上回去谈价格的采购,急忙说:“怎么说不上话做不了主?那村长和那个姓韦的,就看她脸色呢!上回我们得了她好处,帮我们想了个辙,收的天麻品质都好。”
“那不就结了?”
“可这价格嘛……”
姜琳从旁坐着演示茶道。
她一眼瞥到老爷子早上收到还没看的报纸,折起来的这一页刚好写着《滇南深山有宝藏——》,她悄悄打开报纸,看完了标题后,一目十行地把新闻看完,又看到落款的作者名字,眼睛一亮,悄悄把报纸递给姜老爷子。
老头正摆着谱,被孙女打断了颇有些恼意,正要说呢,见小丫头手指着标题:“爷爷你看呀,这我嫂子写的!”
“哦?”老头迅速拿起挂在胸前的老花镜一架,笑出声来,抬眼看着来撬边的人,“你们也别嫌价格贵,估计啊,多的是比你们出价高的马上要跟你们抢咯!琳琳,去,找你妈要点钱,出去把今天的报纸买上十份!”
制药厂:???
老爷子没料错。
这篇文章刊登在人民日报经济版上后,引起了强烈反响,一天之内,报社接到了不少电话,都想知道这写文章的人所提的深山在具体什么位置,来信更是雪片一样,一周之内堆满了编辑部的收件箱。
苏林瑾文章里提了不止天麻一种本地药材,还列举了不少从扫盲班学员那里见到听到的草药和竹编制品。
跟着苏林瑾稿费一起寄到的,便是一大包信件。
这些信,有的是个人写来的,有的是制药厂,还有来自研究所的……林林总总,苏林瑾拆了几封就感叹一篇报道就能引起如此巨大的市场反响,证明了需求和供应是如此的不匹配。
她越看越兴奋,一直看到姜望回家。
“在忙什么?都是哪里来的信?”姜望看了眼桌上摆成两大摞的信件。
苏林瑾把邮局的汇款单递到他眼前:“看,我的稿费!”
这笔稿费有九块五毛钱,也超出了她的预期,她以为给扫盲班上课一个月拿30已经极具性价比了,哪能想到短短八百多字的短文居然能赚到九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