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就是我们这里的魔脚跟咯?野地里多的是!但没听说可以吃啊……”
“新闻里说了,这种药本身有毒性,要特别加工提取才能治病。”苏林瑾强调道。
“那我们山上药草更多咧……什么时候来研究研究我们这里噻?”
来了,正好科普教学相结合:“所以大家要学习进步啊,有了文化才好跟外界交流,要不然满山的宝贝,别人都不知道呢!对了,大家知道我们滇南有什么本土的药材么?”
“三七嘛!我屋头后面的山上就有,上次挖出来一个大的送到集上有人花了一块五块买下!”
“我知道我知道,滇重楼,上火了嚼嚼就管用!”
“还有灯盏花,那个好东西噻!”
“天麻,听说可以用来炖鸡,专门治睡不着。”
“……”
苏林瑾笑眯眯的。
这些功课她来之前在基地卫生室找赤脚医生问过,倒是分毫不差,是有一样药,他们可能知道名头,但还不知道以后能赚多少钱。
她问:“大家都知道三七么?”
“知道啊!”
“那当然,受伤了可以止血嘛。”
“从小就知道咯。”
“滇南省会有一家药厂,专门生产滇南白药,这个白药的主要成分就是三七。大家听说过么?”
台下果然面面相觑,没人点头。
“刚刚那位大叔说他挖的大块三七卖了一块五,可是大家知道吗,很小很小一瓶……”她拿出一小支白药粉罐拿在手上,“这么一小支,里面的药粉不到1克,就卖到8毛钱,两支就能抵上那一大块三七。”
三七生长速度慢,虽然山里常见,但大的也不那么易得。
和成药放在一起两相对比,效果十分惊人。
台下的村民都被震撼了。
“所以,我们要多了解外面信息,才能让自己生活过得更好。”苏林瑾笑眯眯,“至少,如果大家都知道山外面的物价,下次有人收三七可就不能一块五卖一大块了,对不对?我看我们村委会其实订了几份报纸的,大家都看看。”
“对!哎哟现在我这心里好酸呐。”
“你酸,酸就对了,好好识字以后就不会被骗了。”
“老师说得我心里热乎乎的,想马上学会。”
“你就扯吧,不好好学,字认识你,你不认识字。”
“……”
热身完毕。
苏林瑾拿起粉笔,从新闻标题开始教生字。
原文句读有很多好处,每一个字都高强度地出现在文章中,以句子段落的形式贯穿全文。
苏林瑾可以直接从教生字,连带着教词和句。
有了前面的故事打底,所有人都听得很认真,即便基础实在薄弱,在组词和成句上,模仿得也有模有样。
一个小时倏忽过去,其实进度只讲完两句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