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她能听下去,余寻光才继续说:“再一个,这也是演员需要承担的职业责任之一。能够把现在大火的剧种往主流平台上推广,对观众,甚至是影史的发展都非常重要。”
孔思益瞬间想到:“所以《邻里之间》也是这样?你的戏份明明不重,却放在男一的位置。”
余寻光突然想叹气,“是的。”
“你会为这种番位和戏份上的事情苦恼吗?”
“从入行最初时,在我有选择剧本的权利后,我对于角色的丰富程度就大于番位和戏份。”
孔思益的手指互相快速拨动,这是她在思考的象征。
总算能让她消停一会儿,余寻光又拿起杯子,喝水。
他就像朋友那样询问:“你不渴吗?”
孔思益的目光有幅度的向上抬,“我现在很兴奋。”
能看出来。
她突然提到:“你所说的责任,包括你在去年支持国家扶贫政策?”
“当然。”
“所以你是出于自身的责任感才这样去做的。”
“三合村的成功让我觉得这件事有意义,我想尽我所能的帮大家,就这么简单。”
“你好像有很强的道德感。”
“或许有吧。”
孔思益又开始探究,“你会因为自身道德感太高,而去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一些……没有那么有觉悟的人吗?”
余寻光把这句话消化了一下,“就是……把自己觉得对的东西强加给别人的意思?”
“是的。”
“以前可能会有。”
“现在呢?”
“现在学会了用辩证的方法去看待周围的一切,以及,遵循事物的发展。”
余寻光还挺愿意聊这方面的。他换了个坐姿,继续说:“以前年纪小,也确实没有什么见识,所以心也小,眼也小,那个时候在我的意识中,有些东西就是原则,原则是不能侵犯的。其实现在慢慢地,慢慢地你会感受到这世上没有什么东西是绝对的。就好比我们读书的时候学习文学作品,会为了考试而给文学人物贴上标签,比如说林黛玉「多愁善感」「爱哭」,这些都是很单一的标签。等到了长大了你再去看《红楼梦》,你会发现林黛玉跟你读书那会儿了解的完全不一样,甚至于她在你心目中的形象还会受到你的年纪、性格的改变而改变。所以我觉得有句话说的很对,年轻人都是「见花是花,见海是海」,他们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不会看见鲜花绽开而想到花苞,嫩芽,雨水,泥土,蚊虫;不会看着大海想着海水干涸,鱼的生与死,还有蜉蝣,以及无法避免的垃圾。”
余寻光还想到了他当时和宋启丰的会面。他当然珍惜着那个时候的自己,但是他有时候会想,如果是现在的自己去见宋启丰,自己还会跟他闹红脸吗?
谁知道呢?他是清楚自己是什么样,但宋启丰的行为是不可控的,说不定他就是以惹恼他为乐。那么个人……
余寻光陡然一笑。
真有意思呀。
在他分神时,孔思益的问题已经追过来了,“你的意思是说,你以前的眼界比较狭窄。”
余寻光不怕承认这个,他抬起刚才低下的头看着她说:“一个人的成长当然也包括了眼界。”
“只是因为年纪大了就开阔了吗?”
“当然还得去经历,去生活,去思考。不然不就是只长个儿不长脑子了吗?”
孔思益因为这句话笑了起来。
余寻光现在就是这样,严肃,正经,但是不输诙谐。
大屏幕上,这时的海报又变成了电影《故梦》。
“《故梦》好像是你第一次接触到的电影作品。”
余寻光把手搭在沙发上,看着上面的黎耀川不自觉地露出微笑。
孔思益从中品味出了幸福。
“你很喜欢这部电影,是吗?”她说出了一件毋庸置疑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