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轻人举起手,声泪俱下,咬牙切齿,使劲儿的说些不着调的话。
那年轻人袒露左臂,厉声道:“天不欲人活,咱们怎么办?”
他一连重复了几句,围观的上百人竟无人答话。
过了几息,才有一人怯生生的回应道:“反了他娘。”
只是这句话着实有气无力,好似在敷衍了事一般。
孟渊看的分明,那鼓动诸人造反的是冲虚观静虚,应声的是静尘。
却不见赵静声和袁静风,也不知这俩人为何没来唱双簧。
孟渊点了点脚尖,竟又在人群中看到几个相熟的面孔,都是镇妖司的人。
其中还有一人,更是熟悉的不得了,乃是一个蓄着短发,满脸脏污的和尚。
此人正是解开屏。
那解开屏就站在静山身后,兴致勃勃的看着静山,好似在听高僧讲道。。
孟渊又拉了拉斗笠,一声不吭的站在人群外围。
荧妹也凑了过来,她站在孟渊身旁,两人不似夫妻,好似兄妹。
静山被篝火照的面目闪动,双目中有坚定之色,且含着泪。
他再不似昔日孟渊所见的文文气气模样,反而颇有沧桑,一股脑的想要鼓噪人们造反。
但着实无有领袖风范,倒像是戏台上的将军。
“太……也太外行了吧?这能带人造反?再说了,你们都被包围了!”孟渊都有点心疼玄机子道长了。
“反了他娘!反了他娘!”静山连着吆喝了几声,见除了静尘外,再无人响应,他就气的跺脚,一副怒其不争的模样。
“看来你们还是过的不够苦!”静山叹了口气,他环顾四周,瞅见了身后的解开屏,就一把拉住解开屏,大声问道:“你是和尚吗?”
“小僧是。”解开屏是个老实人,当真不打诳语。
“那你为啥当和尚?”静山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
在平安府一地,有不少养不起孩子的人,都会将孩子偷偷放在寺庙门前。
还有些寺庙干脆就收养无父无母的孩童。
“我俗家娘亲说我有佛性,就让我入了佛门。”解开屏还是板板正正的回答。
“什么有佛性,是你娘亲养活不了你了吧?可你想过你娘亲为何养不活你么?”
静山不待解开屏回答,就又大声道:“你娘亲必然是慈母,是个好母亲!她农忙时下地,农闲时纺织,可辛辛苦苦劳作得来的都要交上去,留不下一点!”
说到这儿,静山好似成了这位慈母的儿子,他悲声道:“娘亲缝缝补补,省吃省喝,就盼着你将来有出息。可是呢?她还是养不活你,你还是当了和尚,娶不到好女子,连根都断了!”
解开屏目瞪口呆,他想要辩驳,静山却不让。
“你跟我说,你娘亲还在世上么?”静山大声问。
解开屏是个老实人,当即苦道:“俗家娘亲为贼人所害!”
“这就对了!”静山见解开屏说了自己想听的,他就气愤道:“你说这世道怎么这么难?一个勤勤恳恳的老妇人,她有什么错?有什么错?”
静山见解开屏还是不哭,连眼眶都不红,他就又问:“你娘亲生前最爱做什么?”
说完这句,静山满含期待的看着眼前的秃驴,只待这傻和尚说些什么感人话语,然后再一鼓动,必定群情汹涌。
“我俗家娘亲最爱俊美少年郎。”解开屏一五一十,并未撒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