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盯着荔枝干什么。
荔枝虽然贵,但是白微澜肯定不觉得稀奇。
稀奇的应该是这八月炸。像木瓜似的,果皮深紫色,熟透裂开的壳里露出香蕉一般的果肉,散发着白嫩香浓的甜腻味。
这是遥山县一代山区的土仪特产,他老家和京城都没有。
来镜明道,“白兄可是见这荔枝有什么不同?”
白微澜指尖夹着的荔枝,只拇指大小,果壳外鲜红的鳞纹没有市面上买的好看,整个显得歪头歪脑的瘦小。
白微澜掰开果壳,肉质倒是晶莹剔透,只是在鼻尖闻嗅,便香浓沁甜。
“来兄,你是说那村子稻谷才开始收割?”
“是的,当地气候和外面有差异,外面酷暑,村里不冷不热。导致山里的稻谷和果子都比外面的晚熟四十到五十天左右。”
白微澜道,“确实,现在市面上都找不到荔枝,而那村子还出野荔枝果子。”
来镜明见白微澜对荔枝颇有兴趣,便多说了点,“这当地人就是叫荔枝,估计是以前吃荔枝后随丢山里,自己就长出来了。”
“白兄说的野荔枝当地也有,外壳基本没差别,但是果肉不用。野荔枝吃多了还有致幻作用。”
“原来是这样。”
“我想到了一个不用剿匪,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方法,你们听听看。”
来镜明刚刚虽然陪着白微澜说荔枝,但是心里都在忧虑剿匪一事。此时听到白微澜有法子,立即目光希冀的望向他。
一旁老书吏也笑道,“白师爷一开口,十拿九稳。”
白微澜道,“剿匪不说效果如何,但最终治标不治本,究其根本原因,还是那村子本来就穷,最后还官逼民反,不得已落草为寇。”
“虽然得了自由,不过都是刀尖舔血担心受怕的日子,要是能选,百姓谁不爱安居乐业的日子。”
“所以,我建议,从根源上让百姓致富,再配以官府劝说引导,这法子比直接剿匪消耗财力物力强不少。”
来镜明点头。
是这么个道理。
“致富的法子就在这荔枝上。我现在手上的荔枝个头小,不知道是因为气候原因,还是因为没人看管只能长这么小。”
“但是,不管荔枝欠收还是丰收,只要种植荔枝保管稳赚不赔。”
来镜明一听,眼前一亮。
但随即脑海又觉得可行又不可行。
不说这荔枝种植,当地百姓就不会听官府的号召。
不过,他脑子转的很快,跟着白微澜话头思索了下,知道稳赚不赔的点就在于物以稀为贵。
来镜明道,“确实,八月初市面荔枝已经逐渐稀少,更别提现在十月初了。”
那老书吏也点头,“错峰售卖,奇货可居,荔枝本来就贵,这样一来就更加赚钱了。”
但他又摇头道,“那土匪窝,怎么会听官府劝说。”
那老书吏年轻的时候经常下村子收赋税,以前也去过荔枝农户的村子。
他道,“百姓眼皮子浅的很,没看到眼前的银子,是不会相信能赚钱的。”
“更别提荔枝苗要六到七年才盛果。寻常百姓都等不及,更别说土匪窝了。”
来镜明同意老书吏的观点,“即使我减免赋税,那些百姓还是觉得没利可图。毕竟,他们那村子也很多年都没缴纳赋税了。”
这两个不看好的声音,并未影响白微澜的自信,他胸有沟壑,气定神闲。
“两位说的在理,不过,也不是没法子。”
“只要官府号召商人去开垦种植荔枝,商人收买荒地再开工钱给百姓,百姓能拿到现钱,这不就解决了。”
来镜明闻言思索,而那老书吏更是摇头,“你们年轻还是外地人,怕是没听过匪患之流的厉害,哪个不要命敢在土匪窝里赚钱啊。”
“商人行脚最怕遇到匪患,这无异于与虎谋皮。哪有商人愿意去种植嘛。”
白微澜剥了颗荔枝,从容不迫道,“亏本买卖没人做,杀头的买卖可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