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为初晴寻觅一位如意郎君。”
郑姑娘的一句话惊得萧谨言瞪大了眼睛,而她身边的初晴则将头埋得更深。绯色迅速攀上了她的脸颊。
萧谨言确认自己没理解错她的话:“郑姑娘的意思是,你要在小报上刊登广告,为这位初晴姑娘觅得良缘?”
郑姑娘笃定地回答:“没错。”
萧谨言仿佛听到了什么大逆不道的话,他倒吸一口冷气说道:“容我冒昧问姑娘一句,你是否已经与他人成婚?”
郑姑娘十分坦荡地说:“我尚未出阁。”
“那这不成。”萧谨言果断拒绝道,“为了姑娘的名声着想,我们不能刊登这则消息。姑娘还是请回吧。”
“口舌长在旁人身上,我却要因他们的闲言碎语而约束己身,真是岂有此理。”郑姑娘对萧谨言的话嗤之以鼻,她看了眼他身旁的孟允抒,“再说了,孟社长还没发话呢。”
在报纸上刊登征婚广告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但郑姑娘作为广告的发布者,她的身份实在微妙。
在胤朝,她作为一名未婚的小姐,这样大张旗鼓地为他人做媒,若是传了出去,她的名声就算毁了,恐怕这辈子都摆脱不了被造谣和羞辱的命运。
孟允抒当然不觉得郑姑娘的行为有什么问题,她自己对此也并不介怀,但其他人并非都像她们这么想。众口铄金,此事需要慎重考虑。
见孟允抒迟迟不开口,初晴抬起头,挽住郑姑娘的胳膊小声说道:“小姐,我们还是走吧。”
“不行,我们都坐到这里了,哪能就这么打道回府?”她的口气中带上了些许责备,“你不许再说这样的话。”
这半晌都是郑姑娘在和他们进行交涉,孟允抒不清楚初晴的内心想法,于是她劝郑姑娘先离开一会:“郑姑娘,可以麻烦你先在门外等候片刻吗?”
她看看初晴说道:“毕竟此事的当事人是初晴姑娘,我有些话想问问她。”
“当然可以。”郑姑娘毫不犹豫地说,“社长请便,待会你问完话后叫我进来即可。”
孟允抒望了望郑姑娘潇洒离去的背影,待伙计关上大门,接引她走远后,这才看向初晴。
“初晴姑娘,正如我所说,此事关乎你的婚姻,所以我想请你对我如实相告。”孟允抒问道,“在小报上刊登广告寻觅良配,你是否同意此事?”
初晴踌躇了一会,迅速瞥了两人一眼,又赶紧把头垂下。
“我以黎民报社的信誉担保,今日你对我们所说的话不会有旁人知晓,你不必对我们隐瞒。”孟允抒安慰她放心,“若是没有你的授权,我们不能贸然刊登这则广告。”
沉默片刻后,初晴终于断断续续地给出了一个回答。
“我同意此事,但我仍有顾虑。”
她讲起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如今我年方十九,早就已经到了出嫁的年纪。其实在三年前老爷和夫人就说要将我嫁人,但那时我并没有成婚的想法,于是小姐替我在其中调解,让我的婚事一推再推。后来我的年岁长了些,老爷和夫人说今年必须要为我定下一门亲事。”
孟允抒了然地点头。在胤朝,家仆的婚事基本都是由主人牵线搭桥,最终定夺。如果一户人家的丫鬟或小厮一直拖着不成婚,主家就会被外面的人指责他们苛待下人。
“当下我对成婚并没有那么排斥,若能寻得合我心意的郎君,那我自然也是愿意的。”
初晴觉得这是件难以启齿的事,所以她的声音越来越低。
“老爷和夫人说,外面的人都不知根知底,所以想让我嫁给管家的儿子。但是……”初晴没有说下去,只是叹了口气,“他们说,都是因为我成天跟着小姐读书,还在外面乱跑胡闹,这才养出了这么高的心气。”
在许多主家眼里,丫鬟配小厮天经地义。孟允抒看得出,初晴很抗拒这样的安排。
“小姐知道此事后怒不可遏,她和老爷还有夫人大吵了一架。她说我与她亲如姐妹,所以一定要为我寻个好人家。”初晴看看对面的两人,“后来,小姐看日报时得知,黎民报社能够帮人在报上刊载广告,她就有了这般主意。”
孟允抒明白,郑姑娘和初晴都是未出阁的女子,她们的人脉和社交圈都太过狭窄,想要从中挑选佳偶并非易事,不如通过小报广撒网,或许还能找到更多机会。
“说句实话,我觉得小姐的想法不错,可此事于她的名誉有损,所以我一直劝她打消这个念头。”初晴绞着手帕说,“但我知道小姐的脾气,她是个有主见的。小姐认定了的东西,旁人再怎么阻拦都无济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