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子林吃不惯黑馍馍和野菜汤,张来宝便单独给她煮面条,加了腊肉和鸡蛋的面条,闻起来就特别香。
然后没有悬念,香味把全村人都吸引过来,看着穿着破烂、枯瘦如柴的村民,梅子林瞬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大西北,也不过如此啊!
第136章收买人心很重要
这里除了没有战乱和人吃人,村民过的日子依旧苦哈哈的,一日两餐都成了问题,迫切需要当局者出面解决村民的温饱。
三十来户人家,加起来也有两三百号人,他们把梅子林二人围成一个圈,干巴巴的眼睛看着他们吃面条。
几个小娃子没忍住,口水一直流,大家不停的用力吸气,好像这样的话,就能跟着吃一口香喷喷的面条。
梅子林不敢拿太多东西出来,马车空间有限,张来宝再蠢,东西多了也会怀疑。
于是乎,梅子林让张来宝煮一大锅加了盐的米粥,给村民每人分一小碗,尝尝味道,管饱是不太可能了。
村民们手里拿着碗,大家都很自觉的让老人站前排,年轻的则排队尾。
大锅其实并不大,但在这个村算是顶天大了,因为他们没人有。
张来宝一个人忙不过来,便找了村老,让他们带几个人过来帮忙。
闲聊中,张来宝自来熟的开口问,“大爷,你们村年轻的汉子呢?”
“都在矿山干活呢,得过年了才给放二十天假。”
“给的钱肯定很多吧!”张来宝早就听矿山招工的人说,一个月最少五百文钱呢。
听了这话,老人家重重的叹口气,衰老的脸上爬满愁容,“不多,也只够买些粮食和盐,这些东西太贵了!”
“那也够一家一年的口粮了!”
“屁,能吃半年就差不多了!”老人家一脸无奈,“这还得是每天省着吃,不然只能吃四个月。”
“???”张来宝有些懵,一人五百文,一年就是六两银钱,他们吃的是最便宜的黑面,应该花不了多少钱呀。
老人家似乎看出张来宝的困惑,开口解释道,“盐贵,一斤要一两银钱呢。”
“???”呵呵,张来宝瞬间不想说话了,怕刺激到对方。
但梅子林不这么想,“老人家,安家村小商铺的盐,一斤只要五百文,买的多,还能再便宜点。”
都城的盐是贵,但顶天也就六百文,一斤一两不用脑就知道他们被人给坑了。
“啥?”老人家不可思议的看着梅子林。觉得她说的话不准,“咋可能,我们村的理正说了,一斤盐就得一两银子。”
“那你们村的理正呢?”
“他跟着儿子在都城做买卖,每年只回来一次。”老人家突然觉得梅子林像骗子。
梅子林看出他的顾虑,直接从车里拿出一大袋盐,坐他对面摊开,“我这里的盐,就卖五百文一斤。”
“真的?”老人家伸手抓了一点,放进嘴巴尝了尝,然后眼里放光,“真的是盐!”
“去叫人过来吧,每家限买一斤盐。”
梅子林这么做,自然有她的用意。
她想沿着这条河,把两边都种上树,好看是一方面,更多的是想保护水土不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