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nbsp;nbsp;nbsp;相王也紧随其后,两人走出皇帝的视线范围之外,太平公主才伸手召来一个小宦官:“陛下为了什么事情发了鱼公公的火?看他头上,好吓人呢。”
nbsp;nbsp;nbsp;nbsp;那小宦官本不想开口,但太平公主和相王都目光灼灼地望着他,也容不得他想什么辞让之词:“回禀公主殿下,好像,好像是为了洛将军的事情……”
nbsp;nbsp;nbsp;nbsp;“洛将军?什么事情?”相王抢先开口。
nbsp;nbsp;nbsp;nbsp;“好像是鱼公公说洛将军病势沉重,不能及时回朝,陛下不高兴了。”那小宦官吞吞吐吐地说到这里,终于不敢继续往下说,佯装侧面看了一眼:“我师父叫我,两位贵人饶了我吧!”
nbsp;nbsp;nbsp;nbsp;太平公主倒也不至于和这么一个内侍为难,她挥了挥手,放这小宦官离开,才同相王一道出了宫城。
nbsp;nbsp;nbsp;nbsp;直到走出宫门外,看着街边新发的柳枝,太平公主才忍不住感慨:“陛下也变得孩子气起来了,从前他是从来不信什么忌讳之类的话的。”
nbsp;nbsp;nbsp;nbsp;“洛将军是国家的栋梁,又是先帝、陛下都认可过的大唐军神,陛下看重些,也无可厚非。”相王温声道,“只可惜青海相隔千里,谁也不知道那里发生了什么。”
nbsp;nbsp;nbsp;nbsp;“古来名将多半享年不永,何况又是惊才绝艳如洛将军。”太平公主轻轻叹息一声,“洛将军今年二十八岁了吧?”
nbsp;nbsp;nbsp;nbsp;相王懂得她的未竟之言,汉代的骠骑将军霍去病不也是在这个年纪英年早逝的吗?但他只是摇了摇头,没有附和自己妹妹的话。
nbsp;nbsp;nbsp;nbsp;两人各自乘上自家马车,在路口处分道扬镳。相王跳下马车,唤来自己的长子李成器:
nbsp;nbsp;nbsp;nbsp;“成器,你看看,那封耀卿自青海写来的信在哪里?”
nbsp;nbsp;nbsp;nbsp;第257章nbsp;nbsp;“现在来接任统帅职务,大概能赶得上与吐蕃人的最后一战。”
nbsp;nbsp;nbsp;nbsp;几日之后,相王李旦领衔上奏,以洛北病重,不能总领军事为由,要求朝廷撤换青海前线的唐军主帅。
nbsp;nbsp;nbsp;nbsp;长安城的朝堂顿时炸开了锅,满朝谁人不知与相王深有渊源的裴耀卿正在青海当监军御史,相王主动挑头上奏,岂不是说明洛北确实已经病重,命不久矣?
nbsp;nbsp;nbsp;nbsp;这一年的长安多雨,几度不停,就在这一片阴恻恻天空下,宰相们围聚在政事堂讨论这道奏疏。
nbsp;nbsp;nbsp;nbsp;同样是御史出身的宰相张孝嵩第一个出言反对:
nbsp;nbsp;nbsp;nbsp;“我与洛将军素来亲厚,当年在西域,追随他翻天山,越荒野,以洛将军的性格,便是真的病重不能视事,也会提前安排。何以兵部没收到他的奏疏,倒是被相王一本捅了上来呢?这不合常理。”
nbsp;nbsp;nbsp;nbsp;他手指虚点在桌上,说这话时不看那本奏疏,只高高地昂着头与中书令萧至忠对视。
nbsp;nbsp;nbsp;nbsp;萧至忠知道他常在边境,对洛北素来信任,但还是为他不加掩饰的“亲厚”二字捏了把汗。他扫视了一眼旁侧,担心有人要开口发难,先把话头堵上:
nbsp;nbsp;nbsp;nbsp;“孝嵩这话说得也绝对了些,洛将军又不是神人,安能料到自己病重不起?不过,因为一本奏疏轻易撤换主帅,不是明智之举。我的意思……不如派个人去青海看看。”
nbsp;nbsp;nbsp;nbsp;“若是陛下应允,我愿意跑这一趟。”
nbsp;nbsp;nbsp;nbsp;久久不言的岑義开口。他便是当年那个为五王读弹劾武三思的奏疏而被逐出朝堂的倒霉人,本也是个长于文采的名士。后来武三思失势,他就又被召回了长安。如今也在宰相之列。
nbsp;nbsp;nbsp;nbsp;与他同是中书舍人出身的苏颋笑道:“岑相公,要去青海,应当由我这个熟悉道路的人去嘛。”
nbsp;nbsp;nbsp;nbsp;他这句话在一片愁云惨雾的政事堂内激起了一点笑声。气氛忽而缓和下来,只听到窗下雨打芭蕉的清脆声响。
nbsp;nbsp;nbsp;nbsp;萧至忠捋了捋胡须,打算在奏疏上写下宰相们的主张。偏生这时,户部尚书毕构开了口:
nbsp;nbsp;nbsp;nbsp;“萧相公,我看这不太妥当吧?”
nbsp;nbsp;nbsp;nbsp;萧至忠皱起眉看他,毕构却一步一步,不慌不忙地来到众人之前:“远隔千里,要派人前往,再上书回奏,一来一回也要两三个月功夫。大军在青海前线耗费无数,这个支出,谁来承担?”
nbsp;nbsp;nbsp;nbsp;这是有备而来。张孝嵩心头一紧,面上却不能表露——在长安待的时间越久,他便越来越学会了不露声色,但他的目光已经瞥向了一边。
nbsp;nbsp;nbsp;nbsp;那是兵部尚书兼前任相王府长史姚崇的方向。
nbsp;nbsp;nbsp;nbsp;不出他所料,姚崇手中的青瓷茶盏与檀木案几相触,发出一声清响。
nbsp;nbsp;nbsp;nbsp;“户部的数字要计算清楚,江山社稷的安危更要计算清楚。”他环顾四周,看向众人,“洛北若真如相王所言病入膏肓,吐蕃铁骑闻讯南下,谁能阻挡?”
nbsp;nbsp;nbsp;nbsp;窗外惊雷照亮了不远处含元殿的鸱吻,张孝嵩轻轻叹了口气,沉默下去。萧至忠也不得不再度出来说话:
nbsp;nbsp;nbsp;nbsp;“姚相公说的是,江山社稷为重,我们这些人,都该好好考虑考虑。”
nbsp;nbsp;nbsp;nbsp;金雕展开双翼,穿梭在碧蓝的晴空之下。洛北伸出手臂,让它落在自己的手臂上,金雕却一直不肯下落,直到骨力裴罗从帐内搬出那只大架子,才安然落了下去。
nbsp;nbsp;nbsp;nbsp;“你是该多吃些东西了,乌特。”阙特勤半开玩笑半认真地笑他:“金雕都怕把你压折了。”
nbsp;nbsp;nbsp;nbsp;洛北无奈地笑了一声,并未接话。他低头自金雕爪间取下铜管,展开的字条被山风刮得猎猎作响。
nbsp;nbsp;nbsp;nbsp;“朝廷那边终于有动作了,他们打算以薛讷为正,高仙芝为副,到青海来接我手中的兵权。两位将军现在都已经离开了长安。”
nbsp;nbsp;nbsp;nbsp;“长安的贵人倒是会挑时辰。”阙特勤听见“薛讷”二字,鼻间溢出声冷笑:“现在来接任统帅职务,大概能赶得上与吐蕃人的最后一战。”
nbsp;nbsp;nbsp;nbsp;“不,他们赶不上。”洛北将密信撕成碎片,扬到空中,好像一场小小的雪,“逻些城和吐蕃人的忍耐都快到了极限,最多五日,除非吐蕃赞普肯接受失败的结果,不然他一定会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