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nbsp;nbsp;nbsp;夏枢没料到竟然会有人夜闯院子意图抢走他,而远在京城的褚源也在暂居的府邸门口见到了意外之人。
nbsp;nbsp;nbsp;nbsp;第247章【VIP】…………
nbsp;nbsp;nbsp;nbsp;年底的京城原该空气中都散发着热闹、温馨的气息,然而此时的京城处处萧杀,空气里弥漫着化不开的寒冷之意。
nbsp;nbsp;nbsp;nbsp;褚源自十月底入京就被永康帝软禁在暂时划拨的府邸里,说是要他以大局为重,和谈之后会给他一个清白。然而尚未来得及和谈,十一月初汝南候与大皇子便被人刺杀,无声无息地死在了宫外的大皇子府中。
nbsp;nbsp;nbsp;nbsp;此事太过突然,引得朝野大哗,人心震荡。
nbsp;nbsp;nbsp;nbsp;有怀疑凶手是褚源的,毕竟他和汝南候、大皇子有过节,但由于他刚到京城就被软禁,处处受限,想动手也难,因此更多的人怀疑是二皇子动的手。毕竟和谈一旦成功,大皇子靠着和谈之事坐拥泼天之功,二皇子就算拍马也不可能在皇位争夺战中打赢大皇子。但现在大皇子却在大好前景之下突然死了。
nbsp;nbsp;nbsp;nbsp;死的让所有人猝不及防。
nbsp;nbsp;nbsp;nbsp;二皇子的竞争者一下子没了,永康帝百年之后,皇位板上钉钉就是他的。
nbsp;nbsp;nbsp;nbsp;作为大皇子之死的既得利益者,二皇子几乎成了所有人都怀疑的杀人凶手。甚至永康帝都怀疑是不是这个不肖子弑兄谋权,暗害了汝南候和大皇子。但永康帝只剩这一个儿子,为免查出什么了不得的事情,叫二皇子无资格继任,皇位旁落宗室支脉,另外加上二皇子出面安抚了暴怒不已的异族大王子,让和谈没受大皇子之死影响继续进行下去,永康帝就熄下了彻查大皇子之死的心思。
nbsp;nbsp;nbsp;nbsp;而朝堂上除了太傅、大理寺卿两人坚决要求彻查大皇子和汝南候死亡真相外,其他朝臣却并不愿得罪未来皇帝。沉默的沉默,反驳的反驳,连先前的大皇子一派官员都默不吭声,打算随着永康帝的心意,把一朝皇子之死的重大案件糊弄过去。
nbsp;nbsp;nbsp;nbsp;最终,经过一番斗争斡旋后,永康帝把彻查大皇子、汝南候之死的事情交给了二皇子,同时为安抚沈太傅,解除褚源的软禁,命他暂留京中协助鸿胪寺准备送给异族人的和谈之礼,待得大理寺审理完定南郡告御状的那伙人还他清白之后,再对他另行安排。
nbsp;nbsp;nbsp;nbsp;所以,因着大皇子之死,褚源不过被软禁了五天就被释放了。他没有领官职,上不得朝堂,但依旧得天天到鸿胪寺应卯。
nbsp;nbsp;nbsp;nbsp;而与此同时,二皇子也展开了声势浩大的为兄长伸冤行动,不仅拿着永康帝手谕号令怀化将军元州率领禁军封禁京城九门,严禁出入,还极其嚣张地捉了先前隶属于大皇子一系的朝臣。名义上是怕有漏网之鱼,要谨慎询问相关人员大皇子的仇敌有哪些,以防仇敌们跑了,让凶手逍遥法外,实际上却是在细查大皇子的旧账,要把大皇子一系的官员全部控制起来,然后彻底从朝堂上清除出去。
nbsp;nbsp;nbsp;nbsp;为此,朝野上下皆是乌烟瘴气、人心惶惶。
nbsp;nbsp;nbsp;nbsp;太傅不满二皇子行事,当朝批评他对待兄长心狠手辣、看待百姓犹如草芥,甚至大骂朝臣现在沉默就是助纣为虐。然而朝臣们不想得罪未来皇帝,全都讪讪地选择了继续沉默。
nbsp;nbsp;nbsp;nbsp;永康帝倒是对二皇子的嚣张跋扈生出了些不满。他对二皇子的意图心知肚明,当初他害死宣和太子上位时,也是借着调查宣和太子之死的时机清除了宣和太子在朝堂上的势力。不过想着儿子虽然做事高调,惹人厌烦,但头脑清醒、果断狠辣,连所作所为都与他当年像了十成十,心中到底还是有些得意的。因此思来想去,最终选择了纵容。
nbsp;nbsp;nbsp;nbsp;这样的情况下,李茂一封皇城就封了近一个月。待朝堂上大皇子一系的官员全部抓进了牢里,等着下一步审问定下罪名,京城才解除了封禁,从戒严中恢复过来。
nbsp;nbsp;nbsp;nbsp;而这个时候,在城外急的口舌生疮、等了一个月的人们才得以进入京城。
nbsp;nbsp;nbsp;nbsp;“景尚仪带着人去救王妃,至今没有消息传过来,想来营救很大可能没有成功,王妃这个时候怕是已经被抓到王都去了。”王校尉一向稳重,此时却满面着急:“王爷快想想办法吧。”
nbsp;nbsp;nbsp;nbsp;自王妃被抓,他怕其他人办事不牢靠,就快马加鞭亲自赶来京城报信。谁知道正排着队还没进城门呢,城门就关闭了。
nbsp;nbsp;nbsp;nbsp;然后一关就是一个月。
nbsp;nbsp;nbsp;nbsp;期间他想过无数办法。最开始是叫守城禁军中曾经的同僚递话给提拔他的恩人、守城禁军的将领——元州。王校尉知道王妃被异族人抓走之事牵涉重大,一个搞不好还会影响两国和谈,因此他不敢和人说王妃被异族人抓了,只让传话的人告诉元州,说有关王妃的急事要与王爷联系,希望元州能通融一下,让他进京给王爷传个话。
nbsp;nbsp;nbsp;nbsp;王校尉以为元州对王妃一往情深,他们又共事许久有些交情,元州应该会同意放他进城为王妃传话。当然,就算不同意他进京,也会找个可信的人帮他代为传话。然而他没想到的是,元州根本没搭理他,直接严厉处罚了为他传话的旧同僚,还明令守城禁军若有谁帮忙与京城中人传私话者,军法处置。
nbsp;nbsp;nbsp;nbsp;守城的禁军们瞬间噤若寒蝉,而王校尉的心也一下子凉到了底。
nbsp;nbsp;nbsp;nbsp;而在他万般无奈之下,尝试从护城河的水道里游进京城的下水道时,才知道元州所做的不止如此,竟在各个水道处安置了闸门,安排专人值守,明言不管是水路、陆路还是高空,一定要对他严防死守,不给他一丝进入京城的机会。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王校尉知道之后,差点儿急疯了。
nbsp;nbsp;nbsp;nbsp;他不知道元州是怎么回事儿,为什么要这么做。但越想越气,越想越急,甚至有许多次都起了在城门口煽动百姓闹事,大家一起闯进京城的想法。
nbsp;nbsp;nbsp;nbsp;不过他到底不是急躁之人,念头浮沉间,想到事情万一真闹大了,恐怕就是王爷也兜不住。最终他还是选择冷静下来,咬着牙,心急如焚地等在大城门口。
nbsp;nbsp;nbsp;nbsp;但这一等就是一个月。
nbsp;nbsp;nbsp;nbsp;营救王妃的最佳时机也早过去了。
nbsp;nbsp;nbsp;nbsp;王校尉心里还是产生了愧疚、后悔。
nbsp;nbsp;nbsp;nbsp;若一开始就让曾经的同僚值休的时候直接去找王爷,由王爷和元大人沟通,时间虽说也可能会拖上个十天半月,但怎么也不至于会拖上一个月去。
nbsp;nbsp;nbsp;nbsp;但错了就是错了,失职的事情王校尉不会不认,见能说的事情都说了,王爷又兀自沉默着,便膝盖一弯,单膝跪在行进的马车上,道:“王妃被掳之事是卑职失职,没有保护好王妃。上报王爷时又判断失误,耽误了最佳营救时机。属下办事不利,请王爷责罚。”
nbsp;nbsp;nbsp;nbsp;褚源没有吭声。
nbsp;nbsp;nbsp;nbsp;自王校尉开口说出夏枢被掳,他便再没说一句话。
nbsp;nbsp;nbsp;nbsp;此时王校尉结束话语,他依旧没有开口,只浑身寒意地坐在马车角落的黑暗里,叫人看不清他的神情,判断不出来他心中酝酿着怎样的风暴,接下来会有怎样的雷霆之怒。
nbsp;nbsp;nbsp;nbsp;王校尉垂着头,忍不住有些发抖。
nbsp;nbsp;nbsp;nbsp;安王手段狠辣,性情冷酷,他亲眼所见。这也是他亲自过来京城的原因之一。只希望能一力担下所有罪责,求王爷不追究他的家人与手下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