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nbsp;nbsp;nbsp;谢谦顺着她的视线望去,那一处峰峦高峻巍峨,日后很有可能会成为帝陵的选址。
nbsp;nbsp;nbsp;nbsp;他笑了笑,只当顾宁熙是在赏景,并不曾将这些话语放在心上。
nbsp;nbsp;nbsp;nbsp;“明日就是祭礼,顾大人早些回去休息吧。”
nbsp;nbsp;nbsp;nbsp;“也好。”
nbsp;nbsp;nbsp;nbsp;临回住处前,顾宁熙最后望了那山峦一眼。
nbsp;nbsp;nbsp;nbsp;那边的风景……她竟觉得是独属于她的,何等奇妙。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翌日从晨起便下起淅淅沥沥的雨来。
nbsp;nbsp;nbsp;nbsp;顾宁熙撑着伞穿过中庭去往献殿时,犹豫了一会儿,拐向了右侧的长廊。
nbsp;nbsp;nbsp;nbsp;这个时辰离祭典开始尚早,绕一段路也能提前许久赶到。
nbsp;nbsp;nbsp;nbsp;雨水顺着檐角滴落,顾宁熙在廊下收了伞。她不曾让侍从跟随,凭直觉沿回廊转过几道弯,透过灰蒙蒙的天色,竟当真在熟悉的亭中见到了昭王殿下的身影。
nbsp;nbsp;nbsp;nbsp;顾宁熙放轻了脚步,不知该不该去打扰。
nbsp;nbsp;nbsp;nbsp;正思忖时,昭王殿下倒先一步发现了她。
nbsp;nbsp;nbsp;nbsp;二人目光相汇了片刻,虽彼此无言,但顾宁熙知道他的默许。
nbsp;nbsp;nbsp;nbsp;她将自己的伞放在了原有的油纸伞旁,离昭王殿下两三步远,顾宁熙与他同坐于石阶上。
nbsp;nbsp;nbsp;nbsp;雨声连绵不断,顾宁熙知道自己什么都做不了,只能静静陪着身畔人。
nbsp;nbsp;nbsp;nbsp;她望亭外细密的雨帘,她记得懿文皇后入葬的那一日,也是下起这样连绵的小雨。云层似乎漏了个窟窿,雨总也不会停下。
nbsp;nbsp;nbsp;nbsp;那时她就陪着他坐在阶上,两个小小的人互相依靠着,看天色晦暗,听雨声杂乱无章。直到陛下寻来,接了他去祭礼。顾宁熙第一次在这位九五至尊的面上见到未加掩饰的哀伤与担忧,他牵了嫡子的手,身形高大。
nbsp;nbsp;nbsp;nbsp;顾宁熙对晋王府最后的记忆,便是一轮又一轮的名医被延请入府,他们都道自己无力回天,王妃娘娘恐时日无多。
nbsp;nbsp;nbsp;nbsp;懿文皇后逝世时尚不满三十五岁,生死之事,她反倒看得比旁人开些。她说她这一生,上苍已经足够偏爱于她,在寿数上短些也算公平。她最大的遗憾,莫过于不能看着唯一的儿子长成,还让双亲白发人送了黑发人。
nbsp;nbsp;nbsp;nbsp;自从懿文皇后仙逝,陛下便将陆憬接到了自己身边,亲自照拂三载,直至他出宫开府。对真定王府,陛下也是厚遇有加。
nbsp;nbsp;nbsp;nbsp;“殿下,”顾宁熙轻声道,“时辰快到了。”
nbsp;nbsp;nbsp;nbsp;“嗯。”
nbsp;nbsp;nbsp;nbsp;献殿中人皆已肃立,恭候昭王殿下。
nbsp;nbsp;nbsp;nbsp;顾宁熙跟在昭王身畔进殿后便站到自己的位置,殿内三牢齐备,香火通明。
nbsp;nbsp;nbsp;nbsp;陆憬跪于中央蒲垫上,殿中人亦齐齐下拜。
nbsp;nbsp;nbsp;nbsp;主持祀典的是太常寺卿:“坤维厚载,正资表率於中宫。月魄沉辉,忽轸悲号於旅岸。春凄兰寝,莫攀驹隙之驰;云黯椒凃,忍视覩凤軿之设……”1
nbsp;nbsp;nbsp;nbsp;撞钟击鼓声中,昭王殿下再拜献酒。
nbsp;nbsp;nbsp;nbsp;陛下亲自拟旨,为元后加谥号为“贞和”,号“懿文贞和皇后”。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春雨绵绵,润物无声。
nbsp;nbsp;nbsp;nbsp;下了几日的雨停歇,天色由阴转晴。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劳作的农民身影,他们面上洋溢着幸福的笑意。
nbsp;nbsp;nbsp;nbsp;依昭王殿下的吩咐,队伍在原地暂歇,不搅扰百姓。顾宁熙随他一同下至田间,去田间看耕作景象。
nbsp;nbsp;nbsp;nbsp;今岁雨水丰沛,禾苗长势喜人。不远处的田中,另有农民牵牛扶犁在松土。清明前后,正是春种的大好时光。
nbsp;nbsp;nbsp;nbsp;顾宁熙踩于田埂上,见道旁一丛紫色的小花开得甚是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