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nbsp;nbsp;nbsp;从前宣平侯府长房的小郎君入宫时,母亲抱着粉雕玉琢的娃娃逗弄了许久,连随身的玉佩都赏了出去。其他世家的孩子可都没有这等殊荣。
nbsp;nbsp;nbsp;nbsp;母亲擅丹青,在晋王府设女学时,还亲自去教过几日,
nbsp;nbsp;nbsp;nbsp;想起往事,陆憬唇畔不知不觉浮起一抹浅笑。
nbsp;nbsp;nbsp;nbsp;夕阳的余辉斜映入殿宇,整座皇城沐浴在金辉中。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太极宫外,总管李暨翘首盼了许久,总算是等到昭王殿下的身影。
nbsp;nbsp;nbsp;nbsp;眼看着快到了晚膳的时辰,若昭王殿下再不归来,他只能去丽正殿请。
nbsp;nbsp;nbsp;nbsp;“老奴给昭王殿下请安,”李暨笑容满面,“殿下快请。”
nbsp;nbsp;nbsp;nbsp;膳房已经预备妥当,皇后娘娘与另外两位殿下也都到了。陛下今日设家宴,酉时一刻便要开宴。
nbsp;nbsp;nbsp;nbsp;踏着晚霞余韵,陆憬尚未进入正殿,就能听见里间轻松的谈笑声,其乐融融。
nbsp;nbsp;nbsp;nbsp;自从江山初定,明和帝自知乃天命所归,心中快慰无须多言。
nbsp;nbsp;nbsp;nbsp;随着陆憬到来,殿内谈话声暂歇,淮王陆忱也起身。
nbsp;nbsp;nbsp;nbsp;陆憬先向上首的帝后见礼:“儿臣给父皇请安,母后万福。”
nbsp;nbsp;nbsp;nbsp;“快起来。”
nbsp;nbsp;nbsp;nbsp;姚皇后端坐在明和帝身畔,她今日着一袭银红色广袖鸾凤掐丝锦裙。她惯来不喜奢华,乌发间所饰珠玉不多,只鬓边一支金凤衔明珠步摇显示出中宫身份。
nbsp;nbsp;nbsp;nbsp;平辈之间也见过礼,太子居左首位,颔首对五弟致意。淮王陆忱次之,对陆憬唤了一声皇兄。他是姚皇后幼子,与昭王虽然年岁相仿,前后只相差三月,但兄弟二人自小就玩不在一处。
nbsp;nbsp;nbsp;nbsp;姚皇后笑容温和:“好了,都坐吧。”
nbsp;nbsp;nbsp;nbsp;陆憬去了自己的位置,对面便是太子与淮王。
nbsp;nbsp;nbsp;nbsp;偏殿已开始备膳,姚皇后道:“祈安久未回京,也不知饮食上的口味变了没有。”
nbsp;nbsp;nbsp;nbsp;膳房是依着从前旧例准备,担忧会有不周到之处。
nbsp;nbsp;nbsp;nbsp;陆憬笑笑:“母后多虑了。”
nbsp;nbsp;nbsp;nbsp;他的表字是及冠前明和帝所取。彼时中原尚未一统,北方突厥可汗又虎视眈眈。大晋腹背受敌,明和帝盼望着战场上的孩子能顺遂平安。
nbsp;nbsp;nbsp;nbsp;宫中菜式如常,姚皇后着意吩咐侍女为昭王布菜。和睦地用了一顿晚膳,天色已不早,宫门下钥的时辰也推迟了些许。
nbsp;nbsp;nbsp;nbsp;陆憬先告退,太子与淮王见状也一同起身。
nbsp;nbsp;nbsp;nbsp;明和帝与姚皇后坐在一处,祈安这孩子守规矩,不愿在宫中多留。
nbsp;nbsp;nbsp;nbsp;他在宫内的寝殿也一直布置着,只是他已经许久未留宿过。
nbsp;nbsp;nbsp;nbsp;姚皇后宽慰道:“祈安才回京,怕是府上还有些事务打点。”
nbsp;nbsp;nbsp;nbsp;明和帝想起午后的问话,估摸着昭王府的布景不大顺他心意。
nbsp;nbsp;nbsp;nbsp;他传话给李暨:“明日午后传工部侍郎到御书房。”
nbsp;nbsp;nbsp;nbsp;“奴才领旨。”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殿下。”
nbsp;nbsp;nbsp;nbsp;东宫设宴的帖子两日前就送到了昭王府,请帖是太子殿下亲自所书。
nbsp;nbsp;nbsp;nbsp;孙敬这两日已命人打听清楚东宫的宾客名录,恭敬呈于昭王殿下。
nbsp;nbsp;nbsp;nbsp;孙敬是当年甄皇后陪嫁的几个管事之一,自昭王殿下封王另立府邸后,便一直在昭王府打点事宜。
nbsp;nbsp;nbsp;nbsp;除了殿下外,东宫此番还邀了不少昭王帐下的将领,皆是战场上有功之臣。
nbsp;nbsp;nbsp;nbsp;朝中其他重臣列席不多,太子行事稳当,谨守着为人子为人臣的本分。剩下的便都是东宫属官,多为年轻一辈。
nbsp;nbsp;nbsp;nbsp;宴席定于二月十九,陆憬合了名录,淡淡道:“好。”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