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nbsp;nbsp;nbsp;当年殿下被贬离京,留在京都的旧部以韦范为首,尽数蛰伏。
nbsp;nbsp;nbsp;nbsp;韦范明面上持身中立,这些年东宫对他多有招揽之意。后拉拢不成,又时而加以打压。他不以为意,恩威并施,是太子殿下惯来御下的手段。
nbsp;nbsp;nbsp;nbsp;“都起来吧。”
nbsp;nbsp;nbsp;nbsp;主位早就留待昭王殿下,今日来的尽是昭王在京中的心腹。
nbsp;nbsp;nbsp;nbsp;谢谦跟随在殿下身后,坐了右下首席位,与韦范等人一一认识过。虽早就知道彼此的身份,此番倒是第一次正经会面。
nbsp;nbsp;nbsp;nbsp;此番玄甲军的三大将领,只有他一人先行跟随殿下回京,另外二位则是分别清扫河南河北的战场,省得让些别有用心的无能之辈无端分去了战果。
nbsp;nbsp;nbsp;nbsp;雅舍中气氛一派欢欣,连素来不擅饮酒的韦范都连喝了两三盅酒。
nbsp;nbsp;nbsp;nbsp;他笑道:“本以为战局要拖上几年,不曾想殿下一战扫清郑夏两地。当时捷报传到朝堂,陛下接连说了三个‘好’字,旋即便下旨敬告宗庙。”
nbsp;nbsp;nbsp;nbsp;朝堂上的情形几位皆记忆犹新,又是一人道:“不过有些人的神色,再如何遮掩都算不上好。”
nbsp;nbsp;nbsp;nbsp;谢谦听得一字不落,心中畅快。
nbsp;nbsp;nbsp;nbsp;陆憬把玩着手中酒盏,这一坛蒲州贡酒,确乎有几分声名在。
nbsp;nbsp;nbsp;nbsp;把酒言欢,谢谦很快与诸位同僚相熟。他酒量极好,笑容张扬:“这几场大战看着当然风光,我跟着殿下那是没少受罪。”
nbsp;nbsp;nbsp;nbsp;昭王殿下在打仗前一贯亲自查探地形,谁相劝都没有用。他跟着殿下次次深入敌境,没少被敌军围追堵截,再杀出重围。
nbsp;nbsp;nbsp;nbsp;他归顺昭王三载,殿下信任于他,委以重任,他跟着殿下也是出生入死的交情。
nbsp;nbsp;nbsp;nbsp;暗卫把守在门外,今日相聚自然不单单是为了庆贺。韦范已将近年来京都发生的要事汇成节略,供昭王殿下随时阅看。
nbsp;nbsp;nbsp;nbsp;午后时分,云销雨霁,迎面吹来的风格外清爽。
nbsp;nbsp;nbsp;nbsp;“那是谁?”
nbsp;nbsp;nbsp;nbsp;雅间内依旧热闹,但是昭王殿下一开口,所有人倏尔将注意转了过来。
nbsp;nbsp;nbsp;nbsp;谢谦目力极佳,顺着昭王殿下的视线看去,很快便在人群之中见到了一抹青色身影。
nbsp;nbsp;nbsp;nbsp;工部六品主事,顾宁熙。
nbsp;nbsp;nbsp;nbsp;虽说谢谦与他只有一面之缘,但以这位顾大人的品貌,很难不让人印象深刻。
nbsp;nbsp;nbsp;nbsp;街上行人往来匆匆,他收伞行走其间,沉静从容。凭栏眺望,无端地让人觉得自己在赏一幅画。
nbsp;nbsp;nbsp;nbsp;不过殿下此番问的是顾宁熙身畔的一位郎君,谢谦扫了几眼,依稀猜到他也是行伍之人。
nbsp;nbsp;nbsp;nbsp;韦范道:“回殿下,那位是顾大人母家的表兄,五品宁远将军孟庭,也是孙老将军的爱徒。”
nbsp;nbsp;nbsp;nbsp;他三两句述清顾孟两家认亲的前因后果。孟夫人母家不显,孟将军立下军功后撑起了孟家门庭,立了府邸。
nbsp;nbsp;nbsp;nbsp;京都权贵如云,逢乱世名将辈出,孟家这位少年将军能展露头角,多少有几分本事。
nbsp;nbsp;nbsp;nbsp;韦范道:“殿下围困洛阳时,适逢南梁贵族叛乱。我朝主力都在中原战场,还要留出兵力提防北面突厥侵扰。听闻是孟将军带一支奇兵深入敌后,与主将里应外合,三日平叛。”
nbsp;nbsp;nbsp;nbsp;孙老将军对他赞不绝口,还朝后亲自为他请封。
nbsp;nbsp;nbsp;nbsp;韦范笑笑:“当然,他的军功与殿下是不能相较。”
nbsp;nbsp;nbsp;nbsp;这话并非是奉承之语,更像是一句感慨。
nbsp;nbsp;nbsp;nbsp;谢谦爽朗一笑:“谁的军功在殿下面前够看?”
nbsp;nbsp;nbsp;nbsp;雅间内所有人都笑起来,气氛一派轻松。
nbsp;nbsp;nbsp;nbsp;韦范道:“这两年顾大人与孟将军走得很近,也不知孟将军是否已投于东宫麾下。”
nbsp;nbsp;nbsp;nbsp;陆憬未置可否,见他们二人一同走进对面的酒楼,言谈间显而易见的熟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