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越河又是呼噜呼噜,喝了一大口番薯粥,喝下去后,从还没啃的饼子上撕下一半给她:“你吃吧,我下午没活,不用担心我肚子饿。”
两个月相处下来,王锦绣已经很熟悉钟越河“说一不二”的性格,接过饼子小口小口啃起来。
饼子没多少滋味,细嚼慢咽能嚼出香味来。
钟越河吃完自己的份,王锦绣还在嚼她的半张饼,他把搪瓷缸子递给她:“剩下的你吃完,往嘴里倒就行。”
忘记拿筷子了,只能往嘴里倒。
他没给她留很多番薯粥,只留了两块番薯和浅浅一层粥汤。
她平时吃太少,不能一下子给她吃太多东西,今天中午的量已经挺多,再多,她的胃不一定能接受,她本人也不一定接受。
交代完,钟越河专心看着流动的河水,不管她了。
王锦绣依旧慢吞吞吃东西,吃完所有东西,把搪瓷缸子放进篮子里:“我或者你结婚后,不好再单独见面了,到时候我会偷偷攒钱,把钱交给锦玲,让立志还你。”
他们站在一起很难被误会,尽管如此,结婚后也不好接触了。
她怕被自己男人嘲讽成癞ll□□想吃天鹅肉。
钟越河听到她的话,不太乐意了:“没必要,我以后要到外面去。”
“外面是城里吗?”
“不是县城,是更繁华更热闹的地方。”
王锦绣:“总不能永远不回来。”
注意到钟越河情绪不好,王锦绣猜到自己踩到他痛处了:“我就是想还你钱,没说你不可能到外面去。”
“我以后要赚大钱,不稀罕你那点钱。”
“我相信你能赚大钱,可是不还你钱,我心里会有疙瘩。”她不想欠他。
“行了,要还钱你自己来还,别托钟立志还,我怕你妹把钱私吞了。”在他眼里,王锦绣爸妈兄弟姐妹都不是好人。
“锦玲不会的……好吧,到时候你别把我当成要饭的,我还你钱,你要接着。”
“总爱说没出息的话。”
王锦绣不说了,站起来决定回家。
钟越河伸出手臂挡住她的路:“你别生气,再陪我坐会儿。”
他都要求了,王锦绣不会拒绝“恩人”的要求,陪他坐下来。
。。。
转眼来到年底,年底发生大事件,知青们可以回城,没有名额限制,想回家的办了手续材料都可以回家。
知青们不愿意在乡下多待一秒钟,抓紧时间离开,有些连行李都不要了。
去年就恢复高考,很多放弃书本的知青重新捧起书本,当地人没多少想法,王锦绣也没有,她不是大队长,不是大队长亲戚,知青们和她没任何关系。
年底知青们走了,也和她没任何关系,她没嫁给知青,他们走不走,对她的生活没任何影响。
他们大队有为知青们开出几片地,供他们安家落户,只是一直没动工,大队里不会为知青建房子出钱,知青们又没钱。
知青离开,大队长头疼得很,活要重新分配,每天还有人找上门哭诉。
有部分知青“抛妻弃子”“抛夫弃子”,苦主来找大队长哭诉,希望大队长能把人找回来。
同为知青的男女谈对象,因着回城都准备分开了,这一分开就代表一辈子不再相见,被留下来的妻子或丈夫,怕是一辈子都见不到另外一半了。
虽说和自己没关系,王锦绣还是挺为知青们高兴,他们本来都是知识分子,在乡下不知道吃了多少苦头,遭到多少迫ll害,终于能回城,肯定要赶紧跑。
知青们的地位很低,她爸妈都能嫌弃他们,换她是知青,她早跑没影了。
同时期,有社员提出分地,知青们都走光了,可以把地留给自己社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