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就能华丽的实现由民到官的转变。
操作模式跟他之前一样,流程上没有任何问题。
地方衙门的吏员都是地方官自己任命,同样,府学的吏员任命也由教授大人说了算。
唯一的缺点是清朝规定吏员子弟不得参加科举,所以成为吏员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要想方设法从吏变官。
不然,影响下一代的。
除非,赵安这个“表叔”成为可以改变规则的话事人。
“。”
看着一脸认真的赵安,王家父子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有的只是感激。
表哥王万全更是激动的说不出话来。
是啊,真要在府学当差做了官,钱家还敢欺负他不成!
赵安做事向来求快,又是自家表哥的事更是怠慢不得,第二天上班就把负责教职工人事的副校长马学正叫进了校长办公室。
“有件事本官昨天想了又想,”
赵安不好直说安排进人的事,便先说了借读生宿舍一事。
将大体思路跟马学正交待完后,不无郑重道:“此事也由你具体负责,要跟牙行那边说清楚,这是关系我扬州读书人考科举的大事,也是省里、府里、县里高度重视的事,绝不能出任何差错,否则本官叫他们牙行吃不了兜着走!”
“是,是,大人放心,这件事下官亲自去办,绝对不会出差子!”
马学正答应的很爽快也很积极,捞钱的事能不积极么。
“你在府学为官多年,各方面都比本官熟,所以有些事本官只能交给你办,让其他人办本官真的不太放心。”
充分表明自己对马学正的高度信任后,赵安看似随意的问了句:“这几年府学进过人吗?”
“进人?大人的意思是?”
马学正没明白校长大人什么意思。
“本官的意思是府试结束借读就要办起来,到时读书的学子多了,以府学现有人员哪里管得过来,所以本官打算在府学新增几个吏职,再招些书办、杂役进来,免得到时候人手不够手忙脚乱的耽误学生。”
说话间赵安抽出府学公文格式纸,一边写一边道:“这件事本官会向省学政衙门提交书面申请,不过你不用等省里批复,先把事做起来,磨刀不误砍柴功嘛。”
一听是要新增吏职招人的好事,马学正一下也来了精神,伸长脖子连连点头:“府学现在事务繁多早就应该增些人手了,大人不提的话下官还准备提呢。”
心里则在打小算盘,自家小舅子一直在家无所事事,不如趁这机会把人弄进府学吃份皇粮。
另外三姑奶家的表弟好像也不打算在杂货铺干了,那就顺便也给招进来,省得三姑奶奶老说自个不帮亲戚忙。
“教化举业乃朝廷首重之事,又是我等教官责任所在,明年是本省乡试之年,我们扬州府的学子能不能在这次乡试一鸣惊人除了本身必须刻苦用功外,全系我等教官是否用心。”
说到这,赵安跟出题老师似的看着马学正,“你说说,如何用心法?”
“呃?”
马学正刚要说出自己的见解,话到嘴边却变成:“下官糊涂,还请大人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