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还是不能停下来。
翁想想还在将红烧肉装盒,他也得去饭店把那200份米饭取回来。
两个人连轴转,终于在11点之前把食材全部装上节目组提供的小推车,到达出摊地点。
来到写字楼下,翁想想和余寻光宛若两个定点npc,等着食客们来刷新任务。
他们是个新摊子,卖的还是红烧肉,哪怕翁想想打开了一份让大家闻味道,经营起来还是艰难。
6、7月的羊城,温度已经上升到不太舒适的地步。天一热,更不会有人愿意吃这种油腻的食物。
而且,200份,显然是不能拉回去等晚上卖的。
节目组这时把视频暂停,给出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主持人柯泠问观察团的成员们:“所以,我们现在需要在已知结果的情况下反推,翁想想和余寻光是如何把200份盒饭卖出去的。”
元裕第一个问:“当时你们还剩下多少份?”
翁想想说:“我没记错的话,我们在写字楼只卖掉了38份。”
所以还剩162份。
整个观察团都陷入了沉思。
童贝儿问:“你们确定是卖掉了,没有免费赠送,或者说买一送一吗?”
余寻光说:“我们是以10元一份的统一价格把盒饭卖掉的。”
廖源提出,“什么样的地方能有这种购买量呢?”
乔慧修说:“学校?”
翁想想说:“当时已经11点半了,转移地方去学校可能赶不上吃饭的点。”
乔慧修立马又说:“那就是工地。写字楼里是不是有人施工?”
元裕立马拍手,“对啊,工地!”
翁想想笑着点头,“对,小余很聪明,他上午出去确定盒饭的时候,就已经把这件事定下来了。”
“不是我聪明,是运气好。”余寻光解释说:“我们买米饭的那个店子刚好承包了人家的盒饭,最终他们是以10元一份收购我们没有卖出去的红烧肉,卖给了客人。”
“你们这是零售转经销了呀,”这种情况乔慧修作为小推车的常驻是第一次见。
翁想想有些自得,“这是在规则范围内的行为。”
余寻光点头,帮腔,“我们只是在合理利用规则。”
演播厅里的视频继续播放,放出了余寻光跟人谈生意的镜头。
[好家伙,余寻光真的挺有头脑。]
[其实这样挺亏,但是节目组的要求是完成销售,而不是赚钱,所以也没什么。]
[对,换作真正摆摊的千万不要学,看余寻光刚才炒菜炒到直不起腰就知道了。]
[唉,有哪行哪业是容易的呢?]
这一期节目里,余寻光和翁想想不仅完成挑战,节目播出后,二人还获得了不错的口碑。
[我需要的工作搭子就是这样,目的明确,互相配合,不偷懒,不耍滑,有商有量,眼底有活。]
[翁想想和余寻光相性真好,那种互相扶持的感觉。]
[白素贞和许仙经营药铺就是这样吧。]
[好期待桐庐村!我要看这个!我要看更多他俩生活的镜头!]
总归,作为《金满桐庐村》的宣传活动,小推车这期发挥了极大的正面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