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子嗣夭折,他就越发喜欢怀旧,畅想要是子嗣没有夭折,究竟会是何等的美好。
奏折阅毕,沉吟了一会儿,赵祯心中已然有了计较。
无子的皇帝,最在意的就是身后之名。
只因皇帝都是得上史书的人物,要是身后之名出了差错,那就得承担千载骂名。
而启用韩章这样一手简拔起来的可靠旧臣,暂且不论他是否也会劝谏立嗣,起码在维护身后之名方面,会多一分保障。
就在这时,一紫衣太监匆匆走进殿内,报道:“陛下,左佥都御史江大人、太常寺卿海大人求见。”
“哦?”赵祯微微挑眉,“来得倒是挺巧。”
奏折中,韩章浓墨说到过“韩门立雪”的佳话,赵祯自然也知道了几家人的关系。
以师徒二人为核心,清流海氏、御史江氏、韩系韩氏三者相连,利益相干。
这倒也不奇怪。
宦海沉浮,师徒关系很是稳固常见。
要是真论起来,师徒一系,相互关系着身家性命,说是堪比父子也不夸张。
而韩章与江昭二人,韩章几乎是一手拉扯徒弟长大,更是尤为特殊。
徒儿徒儿,徒就是儿。
一如韩章、王尧臣,都是晏殊的弟子,师承一系,并化作派系。
不过,有派系也不稀奇。
有人就肯定有立场、有亲疏,也就肯定有抱团,哪怕是清流御史,也都有立场派系,反倒是没有派系,要可怕得多。
赵祯挥了挥手,“让他们进来吧。”
他心中已有了决意,但该走的流程还是走一走为好。
。。。。。。。
时光飞逝,佳话传扬。
文风鼎盛的时代,尊师重道的佳话实在太符合版本。
江昭又是神童,非常符合人们心中的期望。
因此,【韩门立雪】几乎吃尽了版本红利。
自韩门立雪之日始,十日后,【韩门立雪】佳话传遍淮南。
半月后,第一批富商亦或入京、亦或返乡,小范围的传播佳话。
一月后,新岁过去,举子正式入京,静待春闱,相互交谈,佳话爆火。
三月后,春闱结束,举子、进士返乡分散,佳话传扬天下。
文坛领袖欧阳修赞曰:“不愧淮左麒麟儿!”
名士范仲淹赞曰:“麒麟才子,淮左江郎。”
名士晏殊赞曰:“少年负志气,信道不从时。他日立朝堂,必为天下脊!”
大儒邵雍赞曰:“梅花易数推甲子,不及昭郎一雪心!”
大儒孙复赞曰:“淮左麒麟,韩门玉树。若得此子入翰苑,可续淮南文脉!”
此外,尚有不少影响力不俗的大儒、官员一一称赞,引得人人注目。
甚至有传言,就连官家赵祯,亦曾知晓其人。
江昭,彻底名扬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