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机摇摇头,少人他也开的轻松,省得还要担心油量。
他走到车前,提出摇把,费劲转了好几圈,发动机才吭哧吭哧响了起来。
汽车开动,缓缓驶离学校和市区。
军官沉默了一会儿,一直在低头发呆,要不就是在检查他的配枪。
“这是二十年前的车。”
赵泽铭抬头看了一眼棚顶,说道:
“87式运兵卡车,正常来说,棚顶这里是应该有一个开口,用来架设机枪,防止被偷袭。”
“早就拆下来了,车是挺老的,但气冷肘节式重机枪机枪是好东西,现在都在用。”
老军官意外看了一眼赵泽铭:
“民兵训练应该没教过你们这个吧?”
“图书馆里有介绍的。”赵泽铭回答。
“我叫马贺。”老军官看着赵泽铭:“你有点意思,知道你要去什么地方吗?”
“瞭望山定居点,残星将军府时期,帝国拓荒垦殖的新领土,海拔在2000米以上,常年低温,但因为储备巨量的白银和煤铁矿藏,吸引了大量人前往移居——《市民文摘:第87期。》”
赵泽铭流利地把报刊上的内容背了下来:
“毕竟是拓荒不久,所以跟土著还有‘野人’的武装冲突比较多。每年到了冬天,野人们都会试图进攻定居点,抢夺我们的资源。”
“见过‘野人’吗?”老军官玩味地说道。
“听说过。”赵泽铭说:“性格凶残、不畏死亡,而且数量很多,有人怀疑它们其实是真菌有丝分裂繁殖的产物。”
“去年这辆车上有12个人。”马贺说:“和你一样,都是去干后勤,修建工事,给定居点盖房子的。”
马贺悠然说着:
“定居点其实是一个很漂亮的小镇子,每天下午有四个小时明媚的阳光,土地很适合种植土豆和黑麦,你喝过伏特加吗?帝国时期,那里的伏特加每年卖到草原和北极去,能够换来大量的牛羊、优质毛皮,很多人靠这个发了财,然后就定居了下来。”
“后来人越来越多,镇子上有了教书先生和铁匠,他们的孩子上了学,拿着镐子和铁铲,在镇长的带领下去开挖银矿,赚了大钱,一切都在欣欣向荣。等你到了那里亲眼一看,你肯定觉得,那儿跟前线压根不沾边。”
“听上去很美好。”赵泽铭说道。
“是啊,那么美好的地方,去年实习的学生,12个人里死了6个。”马贺笑了笑,摩挲着配枪,他看了一眼车棚外越来越遥远的市区:
“阴北市这破地方,搁在帝国全境,连三线城市都算不上,可是跟残星其他地方一比,简直繁华的不得了。”
“您是关内人?”赵泽铭注意到他的口音跟本地不同。
“中央省的,应州人。”
马贺一笑,怀念地说道:
“年轻时总嫌弃家乡太平静无聊,老家又流传着一句话:‘人死球朝天’,所以我听了老皇帝的宣令,参军入伍,跟着三十万劳工一起北上,为帝国支援开发残星将军府。”
“我下过矿井,开过坦克,甚至从飞艇上跳过伞,我把我的青春和脊椎,都贡献给了这白山黑水的土地,因为我是帝国的军人,为我效忠的君王鞠躬尽瘁,是理所当然的。”
马贺说着,突然一顿,悻悻然道:
“我给皇帝和帝国子民们干了一辈子,完了这个当初的帝国边疆省份,竟然变成了个共和国——你不觉得,这是一种对我们的背叛吗?”
“我没有经历过类似的事情,所以我无法产生共鸣。”赵泽铭说:“但我能够理解,很多残星人仍然自认为是帝国的子民,而不是共和国的居民。”
“你,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
马贺着迷一般阐述着那般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