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等地颗粒无收!
如果仅仅是一两年的灾情,徐光启虽然伤感,倒也不至于担忧。
帝国之大,以全国之力援救两省,也可保民安生。
可根据目前已经查阅的情报显示,这或许将会成为一场波及范围前所未有,持续时间难以估量的气候变化!
徐光启精通农学,所编纂的农政全书更是古代农业科学的集大成之作。
与不食五谷的读书人不同,徐光启深知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若是按照这样的事态发展下去,最终的结果是农民绝收,帝国无钱无粮,进而无力救援灾区,最终。。。。。。。。
徐光启不敢继续想下去。
一旦到了那一天,只怕大明王朝便是到了危亡之时。
他脸色微变,卷起面前的总结记录,匆匆向着殿外跑去。
-------------------------------------
乾清宫内。
崇祯捧着徐光启递交的气候总结,坐在灯光下一边细细观看,一边听着他的分析,神情异常凝重,心情更是跌落了谷底。
小冰河时期,果真如杨先生所言。
讲述了自己的发现之后,徐光启既是好奇,又是带着些许期待地问道:“敢问万岁,这小冰河时期的说法是何人提出。能有这份见识,必非常人也。”
崇祯回过神来,闻言唇角露出一抹充满深意的笑容。
“朕若说是天人神授,徐公信否?”
徐光启沉思数秒,点头道:“微臣相信。”
“若非万岁提点,臣断然想不到翻阅数百年的气候变化,更不会注意到气候周期的变化。能有这份通古博今的能力,说是学究天人并不为过。”
崇祯放下手中的气候总结,神情复杂地叹息道:“杨先生曾言,小冰河时期到来后,天下会大幅度降温,全国粮食将会大幅度减产。旱涝之灾,年复一年,无断绝之日。到了那时,我大明又该如何自处,如何自救。”
徐光启沉默不语。
无解。
在了解了全国的灾害之后,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是无解的问题。
全国性的天灾,并且还是长久的天灾,别说现在朝廷处于要钱无钱,要粮无粮的时期,就算是大明皇朝最繁荣的时期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只是心中明白,徐光启却也不能开口。
开了口就是死罪。
他只能安慰道:“这位杨先生学究天人,既然能早早预料到小冰河时期的降临,或许会有救国救民之法。”
虽然是这么说,但徐光启自己都不信。
当全国性的天灾降临,全国粮食绝收,百姓无粮,朝廷无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