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见的人多了,听到的话也就多了,不该去见他们的,见了这些人也是自乱心绪。”叔孙通稍稍抬首,又道:“就不该去见他们的。”
“哎呀。”叔孙通一拍脑门,忙言道:“公子的书还未归还。”
这卷竹简伏生已看了许多遍了,他将竹简放在案上,低声道:“你觉得公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嗯,来了咸阳之后,倒是有所耳闻。”
言罢,叔孙通先是清了清嗓子,继续道:“秦国公子扶苏在年幼时便颇为懂事,华阳太后病重那些年幼的公子扶苏便自学医术,为太后调理身体,当初有医者说华阳太后是在公子的诊治下多活了几年。”
“又过几年,华阳太后也过世了,始皇帝将高泉宫赐给了公子,公子又拜了廷尉李斯为师,现在李斯就是丞相,公子扶苏好学,谦逊,知礼,又善学。”
“许多学识公子只需看一遍或者听一遍就会了,至今……年有十六却依旧好学,依旧如当初那般,时常看书,学政,又善待家仆,公子生活简朴,听闻在外无享乐之宅邸,在宫里无取乐之玩物。”
伏生道:“秦国有如此公子,令人羡慕。”
叔孙通又道:“秦国有如此公子的确难得。”
“他会是下一代秦王。”伏生又改口道:“该是下一个始皇帝,如此公子定能得到众多拥护的,老朽观此书中所记,公子正在学农事,什么样田种什么样的作物,季候会影响多少收成。”
叔孙通侧卧在榻上,闭着眼准备入睡,临睡着前又道:“公子扶苏看着就不像个孩子。”
伏生重新拿起这卷竹简看着,再想起叔孙通的话语,也不知道他的那句不像个孩子,究竟是喜是忧。
寒冬时节的关中又下了一场冻雨,咸阳城上上下下都在期盼着王翦老将军的归来。
扶苏将挖河渠的人手分成了一个个三人为一组的小队,妇人们早早就开始为了吃食忙碌,老少壮年还在井渠中劳作着。
挖井渠的事不能着急,十天半月也挖不通,不如挖得细致一些。
忙完眼前这件事,扶苏走到书房外,看到了一窝小狗正缩在墙角,它们互相靠在一起取暖。
扶苏抱起其中一只,小狗通体黑灰色,除了嘤嘤嘤还不会叫唤。
似乎感受到了什么,这群小狗纷纷围了上来,公子的双脚很快就被这群小狗给淹没了。
“公子,王将军与章邯将军来了。”
听到田安的话语,扶苏这才放下小狗,将它们一只只都拎进柴房中。
仔细数了数,一共十只,一只没少。
温暖的柴房中还有一只大狗,便是生了小狗们的大狗,它似乎不是很喜欢闹事的小狗们,扶苏注意到它的目光,那双黝黑的眼睛似乎在说带小狗是会累死的。
扶苏对它目光熟视无睹,十分无情地关上柴房门,只留了一条小缝。
再回头,两位将军已在眼前。
扶苏解释道:“冬天到了,大家都闲得慌,除了我们商山乡,其余各县都无事可做,呵呵……我也无事可做。”
章邯躬身而立没有言语,神情严肃。
王贲会意一笑。
扶苏走在这座村子中,村子里还是有变化的,他们将房屋规整了一下,路面也更平整了。
奴儿正在带着一群小孩子写字,她见到公子路过,忙停下来行礼。
等公子走远了,她又接着教小孩子们写字。
这里还养了三只鸭子,六只会下蛋的鸡。
牲畜都是要吃粮食的,这里也不敢养太多,如今粮食紧张,也不敢扩大养殖。
扶苏一路走着,又见到了几个妇人收拾着一排炉子,从炉子里拿出来的饼都是今天没有吃完的,这些饼还是热乎的,但在寒风中,用不了片刻就会凉。
妇人们拿着饼去外面换粮食,如此美味的饼能够换来一袋黍米或者一些豆子。
从成本来看,怎么换都不亏。
“王将军,老将军何时回来?”
听到公子问话,王贲回道:“关中天寒,家父在函谷关外过冬,待天暖之后再回咸阳。”
扶苏颔首道:“老将军年迈了,的确该好好休养。”
领着两位将军来到鱼池边,扶苏从书架上拿了两卷竹简,分别递给他们,又道:“算上今年开荒的田地,我们一共五百一十顷地,该为明年的耕种做准备了。”
章邯行礼道:“末将愿听公子号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