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知道,究竟是何缘由,让这个男人十年困顿,孤身去琼州赴死。
“沈相请说。”
沈听澜抬头,见江枕玉那双清浅淡漠的眼眸,露出浅淡的杀意。
视线在他脖颈处扫过时,只让人觉得遍体生寒。
沈听澜却轻笑一声,道:“大梁立国之前,陛下孤身一人前往清澜行宫,了解了一些关于裴相的旧事。小殿下可知道旧都的大火因何而起?”
应青炀在燕州府因此狠狠吃了苦头,怎会不知,他早在心里算清了来龙去脉,“裴相设计,想要借此营救当年的先太子应九霄。但不知为何,两人都没能活着走出旧都。”
沈听澜点头,“陛下本就没有登基称帝的打算,他自琼州起兵,是为了完成裴相的遗志,许天下海晏河清——这个遗愿,是由徐将军转达,而非裴相亲口所说。”
“但直到清澜行宫一行,陛下才知道其中原委。”
应青炀顿时恍然,怪不得,江枕玉说他与裴相相处的时间不多,他甚至没来得及看穿兄长掩盖在假面下的真实模样。
“可应九霄已死,大应皇室几乎找不到一个活人,山河一统,除了陛下,大梁军中无人能担此重任。”
江枕玉被所谓的裴相遗志托着,一路踩着尸山血海走到那天,才终于发现自己早已辜负了兄长生前所愿。
“景和二年,陛下于徐将军在旧都竹林密谈,以大梁江山为要挟,请陛下立徐家幼子为少帝。所谓……青云直上。”
这个“请”字,沈听澜说得冷嘲热讽,不带一丝温情。
徐将军手下那一小撮军队,无法撼动大梁军的根基,但若是再度掀起战火,也只是平添伤亡。
江枕玉本就无异于帝王之位,自然也无所谓少帝之名,无所谓他身死之后是谁继位。
“竹林密谈之后,徐将军自缢身亡,臣被点去教导少帝,辅佐少帝成才,起码也要做个守成之君。”
沈听澜说着便又想起去岁年末,江枕玉安排好一切,孤身前往琼州。
那是沈听澜的一次豪赌。
“陛下,臣想过许多次,只退让一步,就一步,如果陛下技高一筹,我便愿赌服输辅佐朽木,如果是臣略胜一招,便要抗旨不遵,欺君罔上。”
他赌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江枕玉会活着从琼州回来。
如今看来,他赌赢了。
应青炀第一次看到把欺君之罪挂在嘴边的人,他忍不住侧眸去看江枕玉的表情。
男人却好似司空见惯,“谢蕴替你担了罪,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江枕玉不想再听,他牵起应青炀的手向外走去,只叮嘱道:“孤在姑苏还有要事,少帝禁足期间,沈相监国。”
“陛下,臣以为,若要封王,‘辰’字最佳。”沈听澜俯首拜别。
那两人的身影消失在崔家内院,还带走了一部分羽林卫。
可惜有一个人没走。
谢蕴手里拎着一截铁链,缓步上前,在沈听澜面前蹲下,“你还有闲心想那些有的没的?”
铁链被粗暴地缠在手腕上,沈听澜仿若未觉,他眼底遮掩住的疑惑终于在此时显露出来。
他并不在意腕间的冷意和疼痛,只是忽然开口问谢蕴:“你不觉得他的长相眼熟吗?”
谢蕴五大三粗的,还在研究铁链怎么绑,便随口回答:“眼熟,长得像应九霄。”
“叔侄之间,长相会这般相似?听那老太监说的话,小殿下身份有异。怪不得陛下会回心转意。”沈听澜仿佛想通了什么关窍,又问:“应九霄难不成有留下血脉?”
谢蕴不耐烦地回答:“老子怎么知道那些破事。”
沈听澜“啧”了一声,有些不满意谢蕴屡次打断他的思路,还没来得及发作,便被谢蕴抓着铁链拽起了身。
“做什么?”
谢蕴对他呲出一口森森白牙:“哦。陛下说了,回金陵前,你得给我当牛做马。”
沈听澜:“……”你给我等着。等回金陵就把你这牲口剁了喂狗。
*
院外,江枕玉牵着应青炀一路离开崔家大宅,上了回宅邸的马车。
应青炀一上车就把腿横在身边的位置上,不允许江枕玉坐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