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立朝十年,人尽皆知,当今太上皇有两位左膀右臂。
其中一位便是开国大将军谢蕴。
谢蕴本是乞儿,生来力大无穷,为了混口饭吃才进了军营,又被太上皇发掘他有为将之才。
太上皇当年亲自从琼州军营里提拔上来的,让谢蕴从一介小卒一步一步走到今日,太上皇于他有知遇之恩。
时至今日大梁还流传着谢将军从微末之地到如今建功立业的骁勇传奇。
大梁立国之初,人人都觉得谢蕴声名在外,功高震主,已然到了该狡兔死走狗烹的时候了,谢蕴却依然在大将军的位置上坐得稳稳当当。
谢蕴此人虽从未提过交出兵权之事,但任何诋毁太上皇的言语都是谢将军的雷区,曾经当众将少帝的一位拥护者当街打到半残,闹得满城风雨。
于是人尽皆知,手掌大梁军兵权的谢蕴便是太上皇宝座前的最后一道防线。
雪灾初现端倪时便有要求太上皇下诏罪己的声音出现,后来当事人都因为各种意外或自请外放,或突发恶疾,能留几个人到撞柱死谏的地步,实在不可思议。
而今朝堂之上风云骤变,以少帝为首的众多党羽早便不满于太上皇越来越激进的诸多国策,甚至有人妄言,太上皇有大应末代暴君之相。
少帝一党此前一直隐忍不发,到了雪灾席卷大梁之时,总算抓住了逼太上皇退位的把柄。
去岁年末,太上皇称病罢朝,半月后一纸禅位诏书横空出世,按诏书之命,本该是少帝登基。
然而金銮殿上,谢蕴当众质疑诏书为少帝党羽伪造,拒不承认帝位更迭,这位兵权在手,无人敢拦,原本准备安排少帝登基的礼部尚书差点在殿上人头落地。
关键时刻,当朝宰相沈听澜手持羽林卫虎符将谢大将军拿下,下了诏狱。
然而有大梁军在外掣肘,登基一事竟然便如此搁置下来。
*
国都诏狱。
“沈听澜,你这个背信弃义的小人,等老子出去肯定把你剁成三段!”
“你偷盗虎符,伪造禅位诏书,为了扶持小皇帝不择手段,狗东西不得好死!”
“当年我就和陛下说过,你个守城降将断不可留,陛下宅心仁厚留你一命,如今你果真和你那条臭蛇一个脾性!生来就是怪胎!不识好歹!”
一句句唾骂从诏狱最深处传来,在幽静的地牢里回音不断。
两个狱卒此刻缩在门口,恨不得将耳朵眼睛一并捂住,生怕听着这大牢里传来的狂妄之语,自己下一秒就会被突然出现的沈宰相一刀去了性命。
当朝宰相沈听澜,是太上皇手下另一得力助手,与谢蕴一文一武,在立少帝之后,因着少帝年岁尚小,沈听澜奉旨教导少帝治国理政。
两人看起来在仕途上并无冲突,本该相安无事。
但沈听澜出身不算太光彩,他曾是敌军的军师祭酒,背叛原本的主公,带着一整座城池向当年的边疆军投降。
论起计谋沈听澜是当世之最,论起人品,沈听澜绝对是最冷漠无情的那一个,传闻称他当年亲手斩下了前任主公的首级,作为给太上皇的投名状。
谢蕴此人最看重忠义,恰巧,沈听澜是他最厌恶的一类人,偏偏陛下选择重用他,谢将军只能捏着鼻子和沈听澜共事。
此刻谢将军因沈宰相被压在诏狱,嘴里的话直往人痛处戳。
两个狱卒听得面如菜色,对视一眼之后又不吐不快。
“谢将军这话说得也忒难听……万一沈大人过来听见了,肯定又要让动刑的,到时候你去动手!”
“凭什么让我送死!金銮殿上闹得那么难看,以后是什么光景谁说得准,可谁又知道沈大人会真的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