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nbsp;nbsp;nbsp;【时机很快就到了。长安三年,武皇身体越发不好,常移居兴泰宫养病,二张进一步把持了朝政,而他们这种小人肯定要趁机公报私仇,铲除异己。】
nbsp;nbsp;nbsp;nbsp;【彼时的左肃政台御史大夫魏元忠以耿直直谏著称,自然对败坏朝纲的二张兄弟很是看不惯,多次上书弹劾二张,二张对其自是十分嫉恨。所以这时二张便抓住机会诬告其与司礼丞高戬私下密谋“太后老矣,不若挟太子为长久”,同时还找来张说作证。但张说却是拿了钱不干事,并未指认魏元忠。】
nbsp;nbsp;nbsp;nbsp;【不过武皇虽明知两人是清白的,却还是将魏元忠和高戬给贬谪了。原因嘛当然不可能是武皇给自己的男宠出气,而是她在借机敲打李唐一派以及太平公主。是的,高戬是太平公主的入幕之宾。】
nbsp;nbsp;nbsp;nbsp;原本想要借机生事的二张兄弟此时也再不敢造次,只低着头尽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nbsp;nbsp;nbsp;nbsp;他们本想借着天幕的信息彻底将武皇的怒火引到拥护李唐的臣子们身上,这天幕怎的又提起了他们嚣张弄权之事?一次还不够吗?!
nbsp;nbsp;nbsp;nbsp;如果说武皇对他们之前的卖官卖爵、构陷朝臣可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今的勾连武三思意图插手皇位继承却是武皇决计忍不了的。
nbsp;nbsp;nbsp;nbsp;他们常伺武皇身侧比谁都知道武皇害怕自己的衰老,权势不在手中。
nbsp;nbsp;nbsp;nbsp;完了,完了,哪怕前面有李唐派臣子顶着,武皇也绝不会放过他们了。
nbsp;nbsp;nbsp;nbsp;【而也因为这一次事件李唐派臣子决定不再等了,毕竟继续让二张这般嚣张下去,说不准哪天他们就被一锅端了,还不如现在不死不休。】
nbsp;nbsp;nbsp;nbsp;【于是就在武皇再一次生病久居宫中,二张阻止朝臣们面见武皇时,张柬之、崔玄暐?等人联合禁军,控制玄武门等关键通道。又因有太平公主及上官婉儿的通风报信掌握了武皇和二张的信息,最终杀进宫闱,诛杀二张,包围了武皇的寝宫集仙殿。太子李显最初犹豫,但在朝臣的劝说之下,他最终还是答应一起政变。】
nbsp;nbsp;nbsp;nbsp;【于是几人一起“觐见”武皇,借口二张谋反但在面对母亲的质问之时,李显表现得依旧有些畏缩,不敢答话。然而朝臣们哪里能准许李显后退?今天的政变若是不成功,那死的就是他们了!最终桓彦范上前逼迫武皇传位李显,武皇也是聪明人,知道自己不答应恐怕性命不保,最终退位,次日退居上阳宫,恢复李唐国号。】
nbsp;nbsp;nbsp;nbsp;【值得提一嘴的是武家人也对政变采取了漠视态度,虽然没有正面参与,但也没有阻止。想来他们对武皇的情感也有些复杂。】
nbsp;nbsp;nbsp;nbsp;这段话一出,殿中几乎所有人都跪了下来。
nbsp;nbsp;nbsp;nbsp;因为众人之中只分参与得深和参与得浅的,可谓是一个都不无辜。
nbsp;nbsp;nbsp;nbsp;原本之前还果断拿人的侍卫们这一次也犹豫了起来进退两难,毕竟这几乎包含了全部朝堂上的人,他们也拿不下啊!
nbsp;nbsp;nbsp;nbsp;李显、李旦和太平也都匍匐在地,嘴中大喊。
nbsp;nbsp;nbsp;nbsp;“陛下,儿臣如今绝无二心啊!”
nbsp;nbsp;nbsp;nbsp;天幕的讲述里他们虽算不上主谋,但也几乎主动或被动地参与了这场政变。
nbsp;nbsp;nbsp;nbsp;特别是李显,他更是这场政变的最大受益者。
nbsp;nbsp;nbsp;nbsp;只是此刻的他嘴上请着罪,心中却有一丝庆幸。
nbsp;nbsp;nbsp;nbsp;他早料到这场政变不可能没他这个太子的事,幸好,幸好天幕把他形容得懦弱无能,如今已经是他能想到的最好情况了。
nbsp;nbsp;nbsp;nbsp;要他真的太过积极,那他们一家可真是要完蛋了。
nbsp;nbsp;nbsp;nbsp;而本就伺候在武皇身旁的上官婉儿不愧是大才女,此时也依旧保留着理智。
nbsp;nbsp;nbsp;nbsp;她跪在武皇身旁,目光坚毅,“圣人,臣不知道那天幕中的未来自己究竟如何,但现在对您绝无二心!圣人尽可以派人去调查臣!至于以后,臣发誓如若对陛下有一点异心,臣就不得好死!”
nbsp;nbsp;nbsp;nbsp;武皇看着殿中乌泱泱跪倒在地的人,要说心中完全没有悲凉之感那是不可能的。
nbsp;nbsp;nbsp;nbsp;亲手提拔的臣子、女官、儿女都背叛了她!这可真是满朝文武竟皆反对自己啊!
nbsp;nbsp;nbsp;nbsp;武皇自认上位以来干得不算差,虽不敢与汉文帝,唐太宗这样的圣君相比,但比之她的两个儿子乃至是她的丈夫都要更好的。
nbsp;nbsp;nbsp;nbsp;结果这些所谓的有识之士却是对那几个无能之辈那般忠心,反倒那么反对自己。
nbsp;nbsp;nbsp;nbsp;只因她是女人罢了。
nbsp;nbsp;nbsp;nbsp;若是以往武皇还会怀疑自己,然而如今有了天幕的背书,她只觉得这些人真是迂腐且有眼无珠,都是些迂腐之人。
nbsp;nbsp;nbsp;nbsp;当然愤怒归愤怒,武皇依旧理智睿智。
nbsp;nbsp;nbsp;nbsp;此时她依旧更加关心那个“光宗”,天幕之前不是说那光宗是政变的主谋,怎么这番讲述里完全没有她的事?
nbsp;nbsp;nbsp;nbsp;此时的天幕也仿佛接收到了武皇的疑惑,女声轻快地道出了答案。
nbsp;nbsp;nbsp;nbsp;【大家听完这场政变的经过是不是有些疑惑,看起来跟光宗大帝好像根本没有什么关系?嘿嘿,其实在十几年前,大众包括史学家们也都是这么认为的,都觉得光宗大帝开始崭露头角是在唐中宗李显登基后。直到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一处唐代大墓,墓主人竟然是光宗大帝身旁的女官,而墓中发现了一卷手札《玄武门继承法启示录——论我是如何发动政变又反制政变》。】
nbsp;nbsp;nbsp;nbsp;【根据考证,这是光宗大帝晚年时写给宗室子弟学习的政治课本,她在其中详细回忆了当初她是怎么激化矛盾,又挑动李唐派朝臣们发动政变的全过程。】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