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城里的时候,天都快黑了,街上的行人也不多。
阮诗韵找了个无人的巷子,把药材全都拿了出来,轻车熟路的去了中药店。
接待她的是中药店的老板董辉。
“阮同志来了。”
打完招呼后,董辉的视线就没在阮诗韵背的背篓上挪开过。
阮诗韵把草药倒在地上,董辉大致翻看了一下,倒吸一口凉气。
“真没想到,这么短的时间里,你竟然能挖到这么多草药,成色都这么好。”
阮诗韵笑了笑,打马虎眼:“我就是运气好,您帮我看看,这些草药能卖多少钱。”
“行,你要是有条件的话,可以晒干了再拿过来,价钱能翻一倍不止。”
说话的功夫,董辉就拿来了记录簿和秤,开始认真仔细的检查草药成色。
表情逐渐凝重起来。
就算是换成他,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挖到这么多上等药材。
偏偏这个十八岁的小姑娘做到了,这对中草药的敏锐度,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要是加以培养,用不了多久肯定能独当一面。
不过,像这样的奇才,肯定早就有师傅了。
近几年,国家格外重视中医发展,鼓励群众采挖药材。
即便如此,中药材的储备依旧短缺。
这年头,识字的老百姓很少,认识草药的就更少了,负责采购草药的工作人员头疼的同时,工作量也剧增。
每天都得从老百姓挖的杂草中寻找药材,一遍又一遍的教他们认识草药。
阮诗韵的出现,就像是一束光,让他看到了希望。
要是阮诗韵同志能够按照他们缺货的药材单子每周都定时定量的送一些,就能大大减少现在的压力。
单子是机密,要是没有上级领导发话,他无权做决定。
想到这里,难免有些丧气,就连手上的速度快了几分。
“草药成色很不错,品种也多,你确认一下,没问题的话,签个字,我去给你拿钱。”
阮诗韵望着手里的单子,草药的单价,斤数,价格都标注的很清楚。
三十三块六毛钱,跟城里的正式工一个月的工资差不多。
而这,仅仅是他奋斗一下午的成果。
挖的野山参和西洋参不仅没卖,还种到了空间里,过段时间后,再给周兰和穆明宇做一些调理身体的药丸。
拿到钱后,阮诗韵就赶往和刘虎约好的地点。
回到梨花村,阮诗韵把以前买的水果糖给刘虎抓了一些,当作谢礼。
然后找了个没人的地方,把熬好的玉灵膏跟蜂蜜混合,装到玻璃瓶里,足足装了五罐。
天早就黑了,阮诗韵犹豫半瞬,最终还是决定去穆家碰碰运气,看看穆明宇有没有休息。
快到的时候,就瞧见他拄着拐杖朝村口走,穆晓慧和铁蛋牵着手,乖巧的跟在一旁。
四目相对,穆明宇皱眉,看她的样子,应该是刚回来。
她这是干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