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夏一看云嬷嬷着严肃的表情,又想到上午出的事,连忙点头道:"嬷嬷放心,我记着的。"
云嬷嬷点头,又才去叫探春去熬药。
才站了会儿,院子外头又来传,说大人给宋绾请的郎中来给宋绾诊脉。
云嬷嬷想起来昨夜姑爷是说了回这个事,但现在姑娘还在睡,况且刚看过邢先生不久,也就没必要再看了。
她理了理衣裳,亲自出去打发了人。
另外一头的正房里。
赵氏被气得不省人事,躺在床上也半晌没有醒来。
黄氏用力掐了掐赵氏的人中,好半天赵氏才悠悠转醒。
她醒来的第一句便是:“她当真反了天了,竟敢顶撞她的婆婆。”
“我拿她嫁妆也是看得起她!”
黄氏听着赵氏的这些话,还是想着劝劝。
毕竟这事闹大了,脸上也不光彩。
毕竟,哪家用儿媳的嫁妆。
这里是京城,不是老家的村子。
她来京城这几年,也听说过一些规矩。
高门贵女的嫁妆都是给出嫁的女子一辈子的保障,男方的人动了,那便犯了律法。
除了和离和被休,女方要留一半嫁妆外,平日里男方都不能动。
赵氏还讲究的是乡下的那些习俗。
今儿乡下哪儿有什么嫁妆?
她嫁给沈长荣,娘家给她准备的也不过两床被子罢了。
本来这事不关她事,她就怕闹翻了,自己半点好处捞不着。
听说宋家在京城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真得罪了也是麻烦事。
她还指望着宋绾给自己儿子找门差事的。
她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才说完,沈若秋就大叫道:“她既然嫁给了我二哥,凭什么她的嫁妆我们不能用?”
“她现在可不是什么高门贵女,她是沈家的人,她带来的东西也都是沈家的东西!”
“她应该感恩戴德我们看得起她。”
赵氏无比赞成沈若秋的话,又狠狠剜了黄氏一眼:“在我们那儿,嫁过来的媳妇,就算是死,也是这家的人。”
“她人都是沈家的人,嫁妆凭什么不是?”
“拿她点嫁妆,她倒给我拿起乔来。”
“出身好,家世高又怎么了?当初还不是哭着求着要嫁给我儿子?”
“我儿子当年堂堂的状元,要不是她逼的紧,我儿子看她可怜,会答应娶她?”
“她就该感恩戴德的伺候好我!”
晚娘站在外面听到这里,虽说赵氏的话她听着很解气,但是现在是沈致远升官的关键时候,要是真闹僵了,说不定有损失。
她插进来,过去温柔的给赵氏拍着后背,又低声劝道:“要不是还是等大人回来了再说吧。”
“大人一向有主意,也最孝敬您,大人一定有办法的。”
赵氏气得不行:“这些小事何必麻烦了致远,今日我就要给那女人立立规矩。”
“看看哪家媳妇敢这样对婆婆!!”
“哪家的媳妇敢对婆婆冷言冷语!”
“我从前就太纵容了,没给她将规矩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