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他想了想,决定冒险一试。他赌秦国夺了赵邺城后,还没建好防御工事。就算失败了,也不会造成太大损失。
于是,他大声答道:“臣遵旨。”
赵王偃听完,脸上立刻浮现出笑容。
“好,李牧将军。”
赵国君主命令李牧马上出发,尽快拿下赵邺城。李牧答应后,朝会结束了。走出朝堂,李牧一脸愁容,总觉得秦军的计划让人捉摸不透,不知谁在背后操纵。不过无论如何,他现在已经无路可退,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到了秦赵边关后,他打算派兵试探性进攻赵邺城,如果能侥幸成功当然是好事;即使失败,也能有个交代。
李牧虽然心里忐忑不安,但行动上毫不迟疑。他迅速整编军队,挑出二十五万精锐,赶到边关。他知道秦军实力很强,特别是王翦,非常棘手。按理说,应该谨慎行事,寻找战机,但既然答应了赵国君主,他也只能违背自己的意愿行事。
到了前线,李牧赶紧安排人手修建防御工事,还派侦察兵去探听秦军的动静。接着,他召集了一万名骑兵,打算去攻打赵邺城试试对方的实力,然后迅速撤回来守住边境。至于要不要跟王翦打仗,这还不确定,但即便真打起来,李牧也不惧怕王翦。
可老天爷不给面子。正当他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突然收到一个坏消息——燕国居然袭击赵国!李牧急得直跺脚,搞不懂燕国为什么挑这个时候下手。
另一边,赵国朝廷里,赵王赵王偃照例上朝,听见信使报告说李牧正在筹备兵力进攻秦国,顿时眉开眼笑。这些年秦国越来越嚣张,要是赵国能攻占几座城池,不但能狠狠打击秦国,还能让本国士气高涨。到时老百姓肯定更崇拜他这位赵王。
“李牧干得漂亮,在边境刚到就准备攻打秦国,果然没让我失望!”
赵王偃得意地吹嘘。
郭开赶紧拍马屁:“全靠陛下英明,李牧虽有些倔强,但在您的威势下还算听话。这全是您的功劳!”
赵王偃听了很是受用,频频点头。郭开一看赵偃高兴,也跟着笑起来,顺势说道:“陛下,我最近招了不少人才。”
这些人都是因为秦王嬴政的逐客令而离开秦国,现在成了我们赵国的资源。要是能把他们引进朝中做官,对我们赵国可是大好事……
赵偃一听来了兴趣。他也知道嬴政最近下了逐客令,心里很瞧不起,觉得嬴政根本不明白治理国家的道理。七国之间哪有谁闭门自搞的?各个国家的大臣大多来自别国。就说他赵国,朝堂上的官员三分之二原本都是外国人。七国关系复杂得很,他母亲是魏国人,王后是燕王的妹妹,连嬴政的祖母也是楚国后代。七国的权力圈子,没有一个是完全独立的。嬴政这逐客令简直就是自毁长城。
再说,这些从秦国过来的官员对秦国情况特别熟悉。如果赵国能吸收他们,对了解秦国会有很大帮助,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处!
想到这儿,赵偃立刻说:“行,郭爱卿,这事你去办。一定要好好对待这些秦国官员,我们需要他们。”
“遵命!”
郭开开心地回答。其实他并没那么单纯,提起这些秦国官员是因为他们给了他不少好处,让他赚了不少钱。他也没想到赵偃会这么痛快地答应。
郭开暗自琢磨:“给这些秦国来的官员多些甜头吧,他们刚到赵国,人生地不熟的,咱们正好能利用他们。”
正想着,忽然有个信使急匆匆跑来,脸憋得通红,喘得像只风箱似的喊:“大王,大事不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