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老家的老朱把他的头按下:闭嘴,你个兔崽子得意什么!
不是被父皇和祖先们打就是骂的第五潜鱼:父皇居然对我还有这样的期望吗?(阴暗抬头)(期待的眼神看向武帝)
被他丢脸丢光了的武帝不想回答,拒绝承认自己还真的被他给装到了
第92章虞叹
骂完了玷污燕王这个名字的造反废物第五潜鱼,小白他们也从仝拾口中,知道了平邑县的具体情况。
蓟州北边加起来十万人口,渔阳县有两万人口,蓟州南边有二十万人口。
据仝拾所知,平邑县的耕种土地面积至少有二十万亩,但放出去的数字却只有十七万亩,同时记载的人口是二万二。
这个时代要想养活一家四口,少说也需要二十亩地,二十万亩地,已经够养活四万人了。
平邑县的大量肥田,基本都是被县令钱家和余家分了个干净,帐面上他们的土地就占了十万亩。
剩下七万亩地是其他农户。
包括仝拾在内的这些昔日旧贵族,大家加在一起大概在平邑县能有个五万亩土地。
剩下的两万亩,是一些小庄园主和小自耕农,这点土地当然不够二万二的百姓生活,这些百姓不少都是给旧贵族和钱家丶余家耕种的。
两万亩地养不活两万人,但可以说这两万多人会租种贵族们的土地挣口粮,勉强能解释一番。
平邑县到底多少人口,仝拾不能保证,他村子里的匿户数量不能代表全部去计算。
但是县内土地数量,在他的观察,以及去余家汇报工作时听到过一些消息后,推测出来应该差不多有个二十万亩。
「平邑县两万人,能种十多万亩的地?」姚章听完已经是勃然大怒,气得比小白都厉害。
就算八万人老幼病弱不分,齐上阵都下田干活,也要一个人种七八亩地,这工作量得把人累成什么样。
看看这个村里的没有身份的匿户就知道了,一个个的,都和蓟州那些还没走的蓟北百姓一样了,间接说明这里也离乱只差一步。
「姚卿勿怒,我们来此不正是为了解决此事吗。」同样生气的小白安抚他愤怒的御史中丞。
在小白记忆中,姚章和大部分洛京三十岁以上的官员一样,平时沉着冷静,遇上事了也不慌不忙。
自从来了燕地,遇上了这些糟心事,他的情绪越发容易波动。
考虑到他是御史府的官员,平时衙门有督查官员的职责,小白理解他的愤怒,但还是要冷静。
皇帝开口,姚章咬牙点头,让自己不要在陛下面前失礼。
姚章建议:「陛下,县令钱闻在魏州,现在平邑县无人,臣请带兵抓捕余家!」
小白:「入城去县衙,带兵把余家和钱家先围上,禁止他们出入。你再带上同仝拾,彻查县内所有土地人口。
匿税匿田匿户者,皆按晋律处置,子孙后代不得为官,被匿百姓无罪。如有田地挂在他人名下,那这田写的谁,就是谁的。
另,县内主动检举者,记功行赏。」
仝拾眼睛一亮,知道这带上自己了,就是给自己记功的第一步。
机会已经抓上的他,当然想看着害仝家至此的钱丶余两家倒霉,忙道:「城内百姓苦钱家丶余家久矣,拾愿为陛下分忧!」
「仝上卿的子孙,孤自然是信得过的。」小白率先起身,「进城吧。」
平邑县内。
虞叹数着手里的存粮,叹气声不断。
他们祖上也曾经是燕国公卿,但是前面好几代就没落下来,到现在沦落到平邑县了,家里还有个一千亩地。
一千多亩都是普通田地,收成一般,每年粮食收了,粮税一交,剩下的养家里十几口人就差不多了。
虞叹和仝拾是同龄人,都是上有老下有小,不过他一来就给钱县令送了厚礼,现在的日子在紧也比仝拾过得好些,也不需要为余家在乡野间做那些活计。
虞家带到平邑县的金银也都是可着头花了,因为日常花销有田足够,但是教育家里孩子读书写字丶骑马射箭的花销不能短。
这些大头开支经年累月,到现在,他们也真的就是靠着田地养活自己了。
正想着,仆人来报仝拾来了,虞叹让仆人直接把仝拾带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