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灭火,那可是大宋朝的首要难题。
除了开国皇帝赵匡胤不清楚,那之后的每一任皇帝啊,都门清。
需要,太需要天书教灭火了。
根据史料记载,两宋三百多年,平均一年一次,而且都是大型火灾,就已经多到了,他们对于治理火灾的唯一心得感受就是,控制住,别烧了王城。
不过,只单单是东京城,就经历过四十多次的大火灾,如果不是知道这是一个正经城市,不知道的还以为时候在安利烧烤店呢。
而这火灾也不是空穴来风的事情,有自然因素,比如雷暴天气,又比如说自燃。
也有不自然的因素,因为大宋的城建比较密集,正常生活,都会阴差阳错地点燃了某处,然后因为大家都都是木头房子,没有这个安全性。
火灾频频发生,搁在什么时代都是比较逆天的。
而这个逆天事件在经过本土人的努力之下,培养了一些比较招树林喜欢的消防员。
为什么招树林喜欢呢?因为树林也不喜欢火。
不过啊,大宋的消防员并没有我们后世的有用,这最明显的就是消防装备和消防员个人身体素质上啦。
咱后世的消防员,一个个就跟能平地起飞一样,跑着跑着飞起来绝对不在话下,古代的,大概是扛着水跑二里地,水都给嚯嚯完了状态吧。】
天书这犀利的点评,着实是伤到了大宋上上下下官员的心。
特别是被点评不知道的赵匡胤。
赵匡胤现在的心情,如果不是耳朵不能拎起来,他都想拎起自己的耳朵,然后大声说“两只耳朵都听到了”。
“我们大宋,招惹到她了吗?”
赵匡胤不理解,赵匡胤非常不理解,赵匡胤特别不理解。
而被哥哥赵匡胤问这种问题的赵光义也十分不理解,他们早就有这样的困惑,所以早早的分析过这一点。
但是吧,左看右看,也看不出来大宋会从什么角度欺负到这个女孩子。
这已经清晰可见的事情,宋之后还有朝代,那天书和宋的关系就只能是材料上的几行字,和普通人的关系。
“总不见得是什么传世的知识伤害到这个女孩了?”
赵光义不理解,他实在是不能接受自家情绪一直都很稳定的哥哥,三番两次因为天书情绪当场失控。
当然,这失控也不能怪哥哥,赵光义自己都有些要被折腾疯了,每次遇到秦就是夸夸,遇到宋就是这不好,那也不好,这换谁谁顶得住啊?
反正这俩是多少有些撑不住了,已经在默默反思,究竟是哪里的问题了,甚至把这个疑惑同步带给了臣子,在最近一次的科举里面,都在殿试上问了这个问题。
希望有人能想想办法,解决了它。
不过目前还是一无所获。
大家都分析,是不是因为这天书一看就是个好战分子,所以和那“怂怂的宋朝”有些不适配,俗称,八字不合。
当然,提出这个分析的人,是绝对不承认,天书说的那表现的很怂的朝代,是和他们一样的大宋的。
绝对没有这种可能!
而赵匡胤、赵光义之后的朝代,已经有所明悟,那就是自己这个宋,确实重视文、轻视武,也确实有着,花钱消灾的想法,财大气粗于是连打发另一个郭嘉也是想着用钱打发,而不是战斗。
不过,泥人还有三分火性呢,被天书这么反复念叨,不少人已经从软糯可欺,变成了服不服、不服就干的状态了。
如果江思瑶知道了,那必然会当即下达,脱敏失败的诊断书。
这不像是站-->>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