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正处于四分五裂的混战时期?”
听杨安这样说,来护儿,杜如晦他们这才心情好了不少,来护儿也立即就对杨安笑眯眯道:“若是如此的话,这倒也确实是个良机。”
“只是安儿确定那地方,如今正处于混战吗?”
然而话刚说完,来护儿就又再次询问。
“对啊郎君,您确定吗?这可马虎不得。”
杜如晦与裴宣机,也狐疑看向杨安。
当然了,这也并非他们不相信杨安。
对于杨安所言,他们自然愿意相信。
但此事关系到大隋远征天竺的计划,这就让他们必须要慎之又慎了。
毕竟战阵之事无小事,稍有差池,那可就是数十上百万士卒的生死,他们可大意不得。
这也是杨安方才,说他也不是很熟的原因所在。
因为以他对如今印度半岛的了解,若是想服务于战争的话,那肯定是远远不够的。
谁让决定一场战争的因素实在太多呢?
除了人口,经济,军事实力外,还得对气候,地理,乃至城池分布都了然于胸。
如此全方位的了解,莫说杨安了,只要不是专门研究古印度的老学者穿越过来,任何人也不敢说他所了解的东西,就能服务于战争。
杨安也一样。
不过纵然如此,这会听杜如晦他们这般问,杨安却还是颔道:“确定,这个我非常确定。”
“天竺那边,之前应该是笈多王朝在统治,不过笈多王朝已经覆灭,分化成了多个小国。”
“至于现在,现在应该是两个小国联合成立的戒日王朝实力最强,但这戒日王朝,也就才建立一两年,还不足为虑。。。。。。”
杨安很快就将他所了解的古印度情况,以及当下戒日王朝的大致信息,对来护儿他们说了遍。
说完后,杨安才又继续道:“按照天竺目前的局势,确实适合咱们远征。”
“但远征前,咱也须做好充分准备。”
“比如中途的粮草军械补给,以及天竺当地的详细地理信息这些,咱们都得准备妥当。”
“尤其是地理信息的探查,此事必须搞清楚,否则即便到了那边,咱们的进攻也会甚是棘手。”
杨安其实是想亲自带兵远征。
因为就眼下的条件,他带兵,明显比任何人都合适。
至少,他对天竺还是有所了解的。
可来护儿方才也说了,如今远征印度半岛之事,也只是有此计划而已,还未真正开始。
既然还没开始,他也就没必要在此事上浪费口舌,不然来护儿这些人,肯定又得着急。
“嗯,确实得做好充分准备。”
而杜如晦听杨安如此说,也这才嗯了声,然后沉吟道:“中途粮草兵器补给的话,林邑国其实就可以。”
“如今咱们已经攻占了那里,林邑国的百姓,与咱们中原的汉人也正在进行人口置换。”
“如此一来,林邑国作为远征天竺的补给战略要地,最适合不过了。”